‹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5 | 浏览: 589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2-07-11 
帖子
88 
1
发表于 2015-2-4 18:3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znpmg 于 2015-2-4 18:37 编辑

这两天关于小升初的GG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一套学区房直接决定了未来9年的事情确实牵动了很多妈妈的神经。在网上看到几个帖子说到孩子教育的事情,随便扯两句,权当抛砖引玉了。

通过靠买一套学区房,然后期望孩子以后跃升一个社会阶层,这样的期待是不大可能实现的。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虽然人最伟大的智慧、最伟大的思想也没有办法从父母那里通过基因来拷贝和遗传。但现实社会中很多孩子的未来取决于有多少东西可以从自己的父母那里继承。不仅仅是财富,还包括见识,修养和习惯等等很多东西。其实很多时候后者更重要。即使碰到社会重大变故,也能找到各种机会帮助子女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这也许就是大家所说的拼爹的一种吧。

自己也碰到过很多高级知识分子。有国外的世界名校的教授,国家研究所的终身研究员,也有国内清华的教授等等。通过跟他们的交流,发现他们几乎不怎么热衷什么学区问题。清华的很多教授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团糟的也不少,基本上不怎么管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许他们的父母很忙,实在没时间管。也许这些教授们都有留学经历,在国外呆的时间长,对什么学区或成绩看得比较开。或者是觉得自己当初学的太辛苦,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重复自己的老路。也许他们站的高度更高,看得问题更远一些。。。。。。。。。










点评

月上莲花  我曾跟个家庭条件不错的人聊天,人家闺女工作在政府机构,人家就说孩子学习什么的不重要,关键时候该使劲的使到了就好,进好学校有的是办法。  发表于 2015-2-5 14:05
月上莲花  我觉得吧,父母都研究员,教授了,人家有的是辙,学习成绩无所谓了-_-||  发表于 2015-2-5 14:04
已有 1 人评分妈豆 收起 理由
花羊羊 + 20 首页推荐

总评分: 妈豆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2-07-11 
帖子
88 
本帖最后由 znpmg 于 2015-2-4 18:42 编辑

下边转个帖子给大家看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天才宝宝需得有多逆天

一个帖子是某家长说他女儿如何如何优秀,在全上海好歹也算前200名,结果中学录取校长根本不屑一顾

另一个帖子则是说父母不争气,则一心一意要把小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人才,成为全上海Top 10%精英阶层

这就牵涉到了我们的一个问题,怎样的孩子才算“天才”。如何的聪慧,才能足够有“改变命运”的逆天实力。

我们的答案是:朋友,谈开差远了。

一)千人之选

凡事先正名。首先,我们来说一下,“精英”的定义是什么。

我们的定义很简单:1/1000

对于一个大型的混沌系统。譬如一块热带雨林,一片海洋,或者一个人口超千万的人类大都市,一般符合混沌学上的“幂定律”。

幂定律阐述:种群的数量,大致和其排位成反比。

譬如,象上海这样的大型城市,一般估算亿元富翁,人数在10000个家庭左右。这样,根据幂定律,大致可以推算出上海的富豪数量:

百亿级:
100
十亿:
1000
亿元:
10000
千万富翁:
10
万个
百万富人:
100
万个
十万脱贫:
1000
万个(基本上每人都是)

上海目前有2600W人口,按每户2.6人,大概正好是1000W个家庭。如果在上海你是0.1%的精英,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前10000名的概念。换言之,亿元级实力。

我们通常会讨论“天才”的定义。在课堂里,A评分的标准是Top 20%。在财经年报上,“VIP”的定义是1%。但你要作为天才,1%是不够的,0.1%还差不多。

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千万”目前在上海其实根本不稀奇。上海目前内环线一套房子,估值都在400W以上,如果有幸从父母辈再继承一套而且没有贷款,中产“千万”的真如恒河沙数。

如果你可以做到上海的Top 1%,那么基本上有千万级的实力就够了。而这个目标,除了一点点运气之外,其实并不需要太如何的出众。

扪心自问想一想,身边周围有幸买得早,或者炒股做生意发过几笔横财的,四五套房子累积攒成千万;掰着指头数一数,这些人也不算是什么文曲星下世,思维捷敏学历资历,并不算超一流的人才了。

如果你的人生,就是奋斗到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的Top 1%,或者再买次认购证,买房子,互联网IPO之类的。那么,我们只能说你是一个“优秀”的人,离“天才”还远得呢。

二)天才
天才,天才是什么。最弱的入门级天才是0.1%,千人选一。

再说道我们之前的一个帖子,某人女儿读小学,每次都可以考全班前几名,竞赛得奖也拿了一些,周围人都夸小孩聪明。父母信心满满地说,“全上海排200名不成问题”。

那么,我来告诉你,全上海市的前200名,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2010年,上海一共有18万名入学儿童。而且这个数字还会上升,最终会升到35万人左右。(2600/75岁)

对于18万入学儿童,如果你的女儿要排到前200名,那么她的名次就是200/180000=0.1%

或许还有人说,千分之一也很容易啊,我女儿很优秀的,读书成绩好拿了很多奖Balabala

那么,我们换一个说法。按照一般我们就读的小学,一个班级约40个人,一个年级约5个班级。

这是什么概念呢。整幢学校就200个人!

你如果要考到0.1%,千分之一的优秀。那么你每一次的考试都必需是年级第一!!!

通常按照一个小学每年级200人规模,如果你是全市前200名,如果你是0.1%的超级优秀份子。那么意味着你每次考试都必需是年级第一名!!不仅仅是年级第一名,而且是周围5所学校累积的年级第一名!

你基本要符合“自出洞来无敌手”,自从你出来考试,你就是“横扫”的状态。周围任何的同学,任何课程,任何年级,在你眼里都是简单得要命。完全处于无师自通的梦游状态,这样才刚刚处于全市前200名。

什么叫做“每次考全班前几名”。在篇首的例子中,这样的学生我作为校长我也不会录收的。一个优秀的学生,绝不是全班上游,也不是全班前几名,也不是全年级前几名。而是必须年级第一名,最好是有史以来空前绝后校董历史上最佳聪颖学生,这样才刚刚排到了上海市前200名。

什么“全班前几名,上海200名”,我呸!

三)群星
上海有2600万人口,一个中国中等的省份,大概人口在8000W人左右。也就是说,上海小小一个城市,就占了别人1/3省份的人口。

按照0.1%的优秀率,也就是千人选一。
在一些外省小地方,如果每年有1000个学童入学,则折合当地的人口,应该在100,000人左右。这相当于一个小城,譬如象三明,云山之类的县级市。

我们知道,小城常常也会出凤凰。假如你在一个10万人口的小城,年年考全县的第一名,那是了不得的远近闻名的事情。必将作为“高考状元”带着了一身骄傲来到魔帝都。

可如果你仔细想一想,“千人选一”,其实真不是太大的事儿。按照上海今年18万学子,就可以筛选出200人来。

或许你还会说,200人,也不是一个大数字呀。那么,请注意,这是“每年”200人。

每年200人,这就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了。远远超出“群星”的吸纳能力。每年200人,每十年就是2000人。

在你的记忆中,一个时代,一个Decade,你何曾能记得2000个名字。甚至把目光放宽到最近30年,“叱咤风云”豪杰人物,你又能记得几个?哪怕曾见过一次名字都算。

所以,其实“0.1%”千分之一,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仍然不能称为天才,仍然不能称为人才。只能说泯然众人矣。

四)竞争
竞争无所不在。当我们看到篱笆(www.liba.com)父母们,声嘶力竭地叫喊“学区房”时,我们就忍不住想笑。

读了一个优质的幼儿园,才能进优质的小学,才能进优质的初中,才能进优质的高中,才能进优质的大学。

很多父母说起来“四大名校”,上华复交,忍不住就想落泪。如果小孩子能进“四大名校”,那得花上十几年的养育心血,无数的辅导和客读班。这是多大的生死之关啊。

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即使你们这样做了,你们争夺的只是Top 10%。如果进上中,华师大二附中还要竭尽全力,那么你们的小孩估计也顽如猪豕,这辈子成就有限,就等着被房子压榨成房奴卡奴吧。

让我来告诉你们一下,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复旦每年招生的数量在2000人,其中约四成是上海人。算上交大和同济上外一些较好的系科,上海一年“一流大学”招上海人的数量在2000人左右。也就是说,你大学成功进了“复旦交大”,你就挤进了这一年的Top 1%

绝大多数没读过复旦的父母,根本就不知道,复旦交大每年的10月,会有Campus Recruiting。这相当于另一次投胎。你的第一份工作,很大程度决定了你之后的职业生涯。管理培训生的录取比例是5%,复旦的5%,也就是全人口的0.1%

当然,在管理培训生之中,也还是存在庶吉士“状元”之类的职位,这才是真正的状元。相比之下,高考就是玩具。庶吉士的比例,是管理培训生的5%。也就是说,每年只有不到10个人可以进入高盛,摩根,麦肯锡之类的深蓝。占全部人口的0.005%

而即使你读书如此之优秀,考中了进士状元,进入了这人口的0.005%,其实你还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职员。要在名利场留下你的金币和权杖,你还需要经历一场生死搏斗,或许再成为那剩下的0.00005%

想到了这一切,怎不让人对人生充满绝望。洗洗睡吧。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2013-04-05 
帖子
254 
给亲支持一个啦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帖子
崩溃的分析 学区房遥不可及
来自[妈妈网iPhone版]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2012-04-06 
帖子
191 
亲只说这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在他们自己的领域有多么成功,可他们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可能相当失败,你听过他们的心声吗!你听过他们子女的心声吗?
我就认识这样的人,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可他们的父母不怎么管他们,然后就变得和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没什么两样了

点评

十九划生  我也认识这样的人,他们的父母都太忙太成功了,没时间教育他们了。  发表于 2015-2-5 14:09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2012-01-27 
帖子
240 
回复 znpmg 的帖子

学区房, 只是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
如果把学区房当成培养精英的途径, 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家有亲戚, 爸爸算是精英吧,儿子在各方面都很普通, 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多和你表妹(表妹的家长是普通人, 表妹很优秀)学习学习。 精英的家长有时候在教育子女上是很失败的。 不能只看精英的光环, 在光环下的愁又有几个能理解呢!
我们也买了学区房, 买的时候考虑学校的各个方面, 不是单独考虑能考重点中学啊什么的。 学习, 人文等均衡发展。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11-05-16 
帖子
1478 
其实大多数的父母买学区房只是想给孩子一个好的基础,是不是成为精英都是后话。精英都是金字塔尖上的,那是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的。作为父母,我们只是希望孩子的路走的顺利一些而已。
桐宝

大 本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08-12-02 
帖子
2424 
大多数还是普通孩子,不是天才,拉一把就上去了,没人管就下来了。所以学习环境才凸显重要。
至于新政,不管如何变,也尽量让孩子打好基础吧。学区房的目的不是上好中学,而是在好的小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基础。兼顾中学更好,万一没摇上好中学,在普通校咱也能当领头羊。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09-02-26 
帖子
859 

神医辣妈

本帖最后由 亮点902 于 2015-2-5 10:44 编辑

看了楼主的帖子,作为买了学区房的家长,实在想说几句。
那么说说我买学区房的目的,只是尽了家长的责任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起点,为了我将来不后悔。我像所有的家长一样对我孩子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愿望。我只会和孩子一起为他的未来努力,至于最终会怎么就怎样吧。还有买学区房,我投资的是教育,在我孩子的身上是无形的资产,这是不可计的。当然如果我RP大爆发,房产还能升值那就更美妙了。贬值也正常,因为至少我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好起点。
精英难道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还是精英吗?他孩子不是精英、学习很糟糕,他又能怎样?只是家长的无可奈何而已!每次考试家长都希望孩子名列前茅,但是他就是倒数第一,家长又能怎样?

就像楼主说的,学区房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个起点所涵盖的时间段是孩子7-16岁整整9年时间。从懵懂到青春期叛逆期都包括了。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是远超过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的(回家有8小时要睡觉的)。
买学区房的家长我想绝大多数是很重视教育的,我说的教育绝不是狭隘的学习,这其中包括能力、习惯的培养,和健康的性格。
好的生源不是入了小学才变成好宝贝的,是从出生到入学,家庭培养教育出来的,这样的绝大多数宝贝和重视教育的家长们又能汇集到优质小学和初中,所以自然绝大多数会越来越好。
普通初中男生现在吸烟的孩子应该不在少数吧,但是大家有机会了解一下重点初中的孩子们吸烟的真的很少。我就是普通中学上出来的,当我考入好一点高中后,真的同学的素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我才坚定的给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好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点评

十九划生  写的真好~  发表于 2015-2-5 14:12
yvker  我也是从普通初中考到好一点的高中的,非常有同感~  发表于 2015-2-5 11:34
qingdou2008  赞  发表于 2015-2-5 10:41
青豆

大 本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09-02-02 
帖子
2572 
看了楼主的帖子,作为买了学区房的家长,实在想说几句。
那么说说我买学区房的目前,只是尽了家长的责任在 ...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买学区房仅仅是个起点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