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831
- 昵称
-
- 经验值
- 721
- 在线时间
- 0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3-15
- 积分
- 721
- 精华
- 0
- UID
- 7596145

- 宝宝生日
-
- 帖子
- 128
|
逛论坛的时候看到了一篇帖子,觉得说的很有道理,我们都在忙着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是从来没有想过这是孩子想要的吗?没有想过我们需要如何去正确的引导,如何让孩子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如果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那孩子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呢?
最近在网上逛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很牛的宝宝和父母,尤其是自制的广播剧,确实很震惊。有个2岁11个月的宝宝就可以读国家地理的一本故事了,语音语调还不错,论坛里这样的牛娃实在太多了,让人真是羡慕。我也在跟这样的爸妈学习。不过真的也看到好多父母发帖询问方法,还有问看动画要不要逐字翻译的,还有要求看完动画要求跟读或复述的,看的有些郁闷,这是实话。因为我觉得家长们的要求太高了。
说实话,我也在爬楼咋学经验,在摸索,但是我看到好多爸妈的问题的时候真的有些郁闷,于是发了这个帖子。
这次过年回家和同学聊天,讲起我给孩子原版动画,买书,同学就问我,你孩子不累吗?我说不累啊,我就是当做故事书动画片给他,什么也不要求他。小朋友看故事看动画会辛苦吗?
不知道各位家长在强烈要求孩子接受英语的时候想过自己的目的吗?出国?高薪?还是什么?也许我所在的城市还不够发达,真的看不到英语在就业中的优势多么强势,看不到我周围的同龄人还有多少人的工作需要英语。老公自毕业起就没用过四级证。我是学英语出身的,可我的同学几乎除了老师外没有一个人的工作与英语有关。我本人也是,除了一年中有个2、 3次能接待外宾说英语的时候,工作的时候基本与英语绝缘。说这些并不是说英语不重要,英语重要,但是它只是我们生活中、学习中重要方面的其中之一,绝对不会成为全部。
说别人的不是,那我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孩子输入英语?我希望孩子可以快乐成长,我希望他可以不用参加各种补习班,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他自己喜欢的东西上。所以,我想可以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给他输入英语,让他掌握这门语言,而非功课。语言我觉得是接触越早越好,所以,我现在会有意识的输入英语给他,但多是杂乱无章的。他现在不会说话,但是即便他会说话了,我也不会要求我的宝宝去背那本书,去当做功课一样复述哪个动画的,动画就是动画,孩子喜欢的动画,干嘛让他变成另外 一个样子。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断的输入,孩子会有输出的。要求的越多越高会我们会发现孩子离我们的要求越来越远,反倒是不要求的时候,孩子的一个小小输出我们都会无比喜悦。
不就是一门语言吗?会了能怎么样,不会又能怎么样?他们毕竟只是孩子,难道我们还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累吗?还有自己把孩子原本单纯快乐的生活变成另外一个模样吗?
各位家长,细回想一下你身边的同学,成绩不好的现在就一定混的不好吗?当年出类拨萃的学生现在一定过得很滋润吗?还给孩子一片本应属于他们的天空吧!
真的,别再对孩子有诸多要求。我们街上遇到老外,他能用汉语说个你好,我们觉得这个老外还行?他要是能说两句汉语我们会觉得这老外挺牛啊,他要真是一直用汉语与我们交流我们会觉得他太厉害了。反之亦然,这么小的孩子能说两个单词老外一定就觉得很了不起了。
记得前两年接待一所美国大学的校长,跟他交谈的时候我讲起了国内孩子学英语的热潮,我告诉他街上遇到的孩子几乎每一个都会说apple, what's your name?他当时的反应就是中国的孩子很了不起。几个单词几句话老外就已经觉得老不起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如此赞扬我们的孩子呢?
别说时代变了的话,我是一个80后,我们这一代就已经开始接受严格的英语教育,可是我们中间到底多少能自如的运用外语呢?我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在走廊遇到了一个外教,她跟我打招呼的时候我竟然不知道说什么,直到望着他的背影我才想起我应该说how are you或how do you do? 那么我们还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什么?我们能做到什么样?为什么要对孩子提出如此之高的要求?
我不是不主张给孩子英语啊,图书啊,音频啊,我现在也在做着相同的事情,但是大家的目的要求不同而已。本来孩子看到好好的动画,家长非要来个复述、跟读,你说这还是动画了吗?如果我们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的时候有人要求我们复述、跟读甚至默写之类,我们会做和感受?
我们是孩子们最最亲爱的爸妈,是他们最最值得信任的爸妈,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会体谅孩子的很多。
书可以读,动画片可以看,什么都可以,只是别把这些当成功课!
我教过学龄前的孩子4、 5年吧,孩子很喜欢上课,因为课堂上我们多数是在做游戏。哪怕讲个单词,你说我大声的读的时候你们小声读,我小声的时候你们大声读,孩子也会当成游戏一样读的很来劲。这就是我们单纯可爱的孩子。孩子读不好的句子我们就来比赛看谁读的快,再难的句子他也喜欢挑战,这就是我们的孩子。
我们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只是给之前我们要想想如何给,怎么给,我们要什么?本来提早接触英语是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但是孩子却产生了逆反心理,还不如当初就什么也不给了不是?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给孩子们一片可以快乐成长的天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