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3 | 浏览: 1284 |正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2008-12-07 
帖子
3754 
1
发表于 2012-3-22 15:5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函函的小屋 于 2012-3-22 15:57 编辑

我家函入园差不多一个月了,很曲折,中间省略。。。。。。(3000字),反正是一个月也就去了半个月,可能还多说了。。名方面的不适应,先期两周只上半天,第三周小流鼻涕在家歇了3天,第四周由于在园期间哭的次数多,老师又让改上半天,怕生病,结果周四接回来后还是生病了,这周是第五周在家里养着呢。。
言归正传,函的病很奇怪,周四下午接回来时,脸颊颧骨位置有一小块红色,大概有5毛钱硬币大小吧,我以为是哭的时候擦眼泪噌的,也没太在意。。晚上洗脸时,灯光下隐约看到红斑部位有许多小小的水泡状,心里有点奇怪但还是没太当回事。。第二天早晨洗脸后,突然发现有小水泡破了,渗出水来,用纸巾给轻轻蘸了一下,想着一会儿送去幼儿园时问问老师,是不是烫到了或是过敏了。。每天入园时会有校医在门卫处给小朋友做晨检,校医叫住我指着函脸上的红斑说,带孩子去儿童医院皮肤科看看吧,这个是病毒感染,竟然没让我们入园。。
领回家去,又玩又闹,也不发烧也不感冒,没有任何异样,只是红斑处的小水泡见多。。说实话,就那么一小块红,我还真没当回事,也就想看看皮肤科擦点小药膏,过两天就好了。。下午函爸下班后,我催促去医院给开点药擦擦去,首选红桥医院,以前函起湿疹和吃芒果过敏时都去那儿看的,那个皮肤科的大夫挺有经验。。我们到时,大夫都要下班了,仔细询问了一下情况,大夫给我讲解,这是呼吸道感染,只不过表现在了皮肤上,成因有很多,也许是传染,因为这个会传染,也有可能前一段感冒发烧没好利索,也或许是上火,免疫力低下,换季都会引起,完全好大概要两到三周。。我的妈呀,并不象我想象的那么简单。。给开了利巴韦林和板蓝根口服,还有一个处擦的小药膏。。我看了一下,利巴韦林的说明书,的确是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板蓝根是清热解毒的,凉血利咽。。
函爸不放心,又给同事打电话问儿童医院,订了个主任号,直接从红桥医院奔儿童医院去了。。到了儿童医院,我们当然不能提已经在其他医院看过,但皮肤科的主任看了看函的脸,诊断和红桥医院的大夫同出一辙,就连开的药都是一样的,只是外擦的小药膏是儿童医院自制的,还多了一个用来敷患处的小药水。。
今天周四,已经一周了,患处结着痂,不敢让函碰,等着自然脱落,估计痂掉了就应该好的差不多了,想着明天就近再去红桥医院给看看去。。
从医院回来,我上网查了查,病毒性疱疹,手足口病,和老年人常患的带状疱疹都差不多,还有众所周知的水痘。。为什么近些年手足口病在孩子间这么流行,其原因之一,就是都打了水痘疫苗,起水痘的几率大大降低了,而疱疹病毒却是多样性的。。据一个朋友给我讲,起过水痘的人,就不会再得疱疹了,要说的是手足口病也是疱疹类疾病哈。。但关键是,孩子们现在都打过水痘疫苗不再起水痘了,所以要严防手足口病和病毒性疱疹啦。。
下面说一下如何预防:
第一,在换季时,要记得给孩子煮芦根水喝,芦根属中药啊,中药店有售,一块钱能煮一大锅,一家大小一起喝,经济又实惠,清热解毒哈。。
第二,外出回来,不仅要给孩子洗手,还要记得洗脸。。疱疹病毒聚集在嘴周围,典型的病从口入,光洗手是不管用的,一吃东西就入嘴了。。

春季,病毒高发,预防很重要噢,保护好我们的宝宝不受病毒侵袭呀。。


多多妈咪

硕 士

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2008-06-24 
帖子
3915 
夏天正是手足口高发季节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00-03-20 
帖子
897 
支持, 帮顶
丹尼妈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08-02-16 
帖子
1465 
谢谢建议,顶起来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春季:谨防病毒性疱疹及手足口病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