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家有宝了 于 2013-11-8 14:58 编辑
集宁市区
我们一路高歌,听着音乐,在下午不到4点的时间到了县城,订了房间,要说那的房间,在我印象里是多么的简陋、多么的不好。但是等我们看到价格和房间时,我OUT了。超出我的想像。我上几张我们晚上入住后的照片,人家本来收拾的很好,被我和小迎一住就面目全非了。
我们本来要两个标准间,一个是80元,还是阴面,也是这样的环境,后来我看有套间,就是一个单人床还有一个大的双人床,我就要这个了还是阳面150元一天,怎么样,便宜吧,太便宜了,天津或者某个地方这个价格?就是洗澡必须单交5元,后来才知道这5元,连搓澡都有了,还给手巾,而且很大很干净。因为就住3个晚上,所以在最后晚上我们每人都下楼去洗了一个。
地上是很厚的地毯,小迎每天晚上就是这样满屋子跑跳,不穿鞋,可美坏这小东西了,我们都睡了,他还在地上玩呢。
第一天回到老家,我们中午都没吃饭,就在车上吃了点面包和香肠,老公一天没怎么吃东西,下午4点一进门奶奶就给做的饺子、炒的菜,哇噻!!! 婆婆,我可没见过您这样炒鸡蛋的,10个鸡蛋放一起炒,这要是卖,非赔本不可。本来以为小迎进去会认生,谁知,这真是到他自己家了,血缘关系, 和奶奶很亲一点都不认生,让他叫就叫,爷爷去放羊了,回来的晚点,而且在火坑上玩的很美, 首先,就是先把奶奶家窗户下面的档风条给人掰下来了,扔地上,再然后把掉下的水泥也扔了,等于给他奶奶家拆房去了 。一号那天风挺大,但是不冷,吃完饭我们就回宾馆了。这里老公最辛苦,早上接我们晚上送我们,然后再回村里住。
第二天,我们没有一早就去村里,想让奶奶和爷爷到县城里玩一会儿,主要是怕小迎不习惯。县城有一个大广场,挺好的,照像、健身都不错。还有小迎最喜欢的滑梯,不愧是内蒙古啊,哪哪都透着蒙古包的气息。
第一张照片:这是我们住的宾馆看着小门小户的,里面可大了四还五层高啊,我们住三层。 第二张照片:我们就是在这个高速来的,其实很方便的。
这的楼房和建住物都这样,全是条纹的,要不就是弄个这样的装饰。
这里人很少,一点不如城市那种喧闹,时间也已经九点多了
小迎玩的很嗨!每一个器械都不放过,看我们像归国华侨吗?
中午,奶奶和爷爷来了,这个小东西还是和奶奶好一点,和爷爷就差点了。
出去吃饭了,一听要出去,小迎马上就高兴了
晚上,婆婆给我们做了家乡饭,“糕”(据说,当地节日等等,都吃这个)
糕,是用黄米面做的,里面可以放馅料,一般家里就放红糖和白糖,豆沙馅就自己做的,我不喜欢吃,所以我每次都是从天津带回去的,而且婆婆也很喜欢吃。
黄米面先蒸,蒸完后不用水就活成面团了,然后就是用家乡特有的油做挤子,面很烫手,拿起一个压扁,里面放上豆沙,然后外上,再压扁,我的工作就是负责挤豆沙。
这里也有我的作品。其实现在这样已经能吃了,不放油里炸也行,就和天津的“驴打滚”一样,少了点豆面,我感觉这样吃好吃。
婆婆干活很麻利,一会就做好了,小迎现在就有点和奶奶一样,干什么都“嘎崩脆”,连说话也是。其实和他奶奶一样也好,起码是个急脾气麻利人。比他爹慢性子强。
老公也亲自下厨用大锅给炖的土豆鸡肉,是红皮土豆啊!
味道真是好极了!
噢,对了,迎姐姐还没吃奶奶家的煮鸡蛋了,就冲鸡蛋来的,怎能不尝尝呢,于是奶奶就给煮了十个,带回宾馆吃了,小迎吃了2个,在家可没这样过。
晚上,我们都睡觉了,只有迎迎姐姐一个人做在电动麻将桌上,不厌其烦按着电钮,玩筛子,我们喊了他N次,人家也不理,就一个人在那玩,还自己不时的乐开了花。
因为当时我们都睡觉了,没人给他照相,就用这张吧。
第三天,我们这次来没有旅游的意思,是想让奶奶和爷爷多和孙女在一起时间长一些。所以一早吃了当地特色的培子饼和豆浆(和天津一个味),还有油条,油条挺好和天津的样子不一样。
小迎来这几天没有一天不兴奋,一问做车去哪,奶奶家,回答的很干脆。以至于回天津后有好长一段时间一坐车就要去奶奶家。
最后一天了,我们要装点货回家,粉条土豆满满一车。
先看看奶奶家的土豆放在哪里吧!
-
公公,60多岁了,每天除了放羊就是干农活,真的很辛苦。
原来都在地窑里了,听说里面可大了,这些都是红皮的,里面还有我们经常吃的黄皮的了。
再看看,那些无污染的蔬菜吧,天津生菜和香菜都好几块钱一斤,这里有好多,还有大葱,都是自己种的,想吃就可以在地里拿。
然后再看看我们家的女汉子“拖拉机”小能手。
这可能是这几天来最开心的时候了,我们带他到土山坡玩了。
结束,我们要回天津了,4号早8点出发,下午3点多就到家了。这次没走错道,也没怎么堵车。
内蒙,我还会回来的,因为我是内蒙人
奶奶给我留着鸡蛋,我爱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