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20711  
 - 昵称
 -  
 - 经验值
 - 20796  
 - 在线时间
 - 768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1-3 
 - 积分
 - 20796 
 - 精华
 - 6 
 - UID
 - 5357084 
  
 
 
 
         
- 宝宝生日
 - 2014-11-10 
 - 帖子
 - 2991 
 
  | 
 本帖最后由 kindyroo瑞德 于 2013-9-26 14:46 编辑  
- j; m. h8 }  z; a& b( K: I+ ^. ]0 {) N. `1 F' r; @3 g 
网友求助 
& R5 R$ N+ \+ a9 o6 V儿子太好动,; e5 W: R3 D! I0 H" m& ~ 
是不是不正常?5 Z1 b- @2 m! r& }6 X# k# p. t; ? 
“昨天老师打电话给我,说儿子太好动了,影响上课,让我们最好别去了。这可怎么办呢?儿子是不是不正常?”一位叫“bizgreat”的妈妈日前在网上焦急地向网友们寻求帮助。' I6 ~/ w. I' j 
对于“bizgreat”的问题,不少网友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心*如止水”表示,孩子年龄小坐不住很正常,这个急不来,而家长可以多用一些耐力方面的游戏或训练慢慢培养,以前一分钟坐不住,现在能坐住三分钟,就要表扬孩子。“地板直销”也赞同这一说法,并认为没有能力的老师才会把责任推到孩子和家长身上,“这样的老师,我想你也不必去了。” 
( O$ K- n+ \. r( y: c5 m) Q3 |2 t   专家说法 
' a6 o4 p# c/ L4 n' [1 p2 W) K不要过多地干扰孩子,让他们更具有独立性 
& \+ U8 F( G# ?* Y' e早教首席专家劳教授表示,面对早教班的新环境,孩子兴奋好动很正常,如果没有这样的表现,反倒有问题。家长需要做的是,让孩子有一种自由自在的学习状态,即使是在早教机构上亲子课,家长也只要陪伴和引导就好。“应该一边陪着小孩,一边时不时地提点孩子课堂里正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以引起他们的关注。”绝对不要过多地干扰孩子,让他们更具有独立性,对孩子的身心灵的健康发展更为有益。 
1 n+ D" Y. f+ L( y; ]“中国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守秩序、听话,不能调皮捣蛋,这样的教育,往往会束缚和干扰孩子。”事实上,除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其他方面家长都应该多鼓励和引导孩子去尝试。若家长总是过度保护,诸多干涉,就会导致孩子依赖性强,从而缺乏必要的能力和素质。) f# i/ `  q+ f( q: I) v4 F# R 
“很多家长都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觉得原因不在孩子身上,是家长对专注力的理解不够全面。”澳洲kindyROO亲亲袋鼠国际婴幼儿启育中心相关负责人符欣称,孩子的专注力发展是逐步的,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而随着长大,专注力也会提高。很多家长不知道的是,孩子2岁之前主打感官是触觉、听觉,他们虽然上课乱跑,眼睛不看老师,但他们其实在用耳朵听,并用手脚的运动去认识空间,如果这时强行把他们拉回来,反而打断了他们的学习节奏。 
: @$ o& V  _0 `8 e- m" a# y符欣表示,家长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孩子的专注力如何建立和发展,然后对孩子的自我探索给予关注和尊重,无论何时何地,都做他们坚强的心理后盾。同时,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从出生起就给孩子按时按量并有选择地玩一些游戏,让孩子充分摸爬滚打,使大脑全面发育成熟,越动越聪明,就可以有效预防孩子长大坐不住。 
  q, j! c/ ]+ F  c% l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要同步配合更多的肢体大运动来提高体质、体能和运动感官统合能力,把大运动变为孩子每天一项不可缺少的有趣作业。 
& E2 f/ T5 x0 ]延伸阅读 
" X. x9 d* @9 U在家可以这样 
6 ?" @! X% [* m- S, y0 M! [8 U8 H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 U7 u  V7 _4 H 
●静坐能力和坚持性9 K; P. U9 q% Z4 U# M 
父母可以在亲子共读时训练孩子的静坐能力和坚持性,甚至在做家务时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孩子能够坚持下去。还有更直接的方式,即和孩子比赛端坐在桌旁,看谁的时间长,这样既锻炼了耐心更锻炼了孩子臀部背部等肌肉,有利于孩子肌肉的耐久力。 
) A* L. P1 v$ O$ {: g1 W6 j) Z! t需要提醒的是,训练要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要通过游戏吸引孩子而不是运用家长的权威去控制孩子。 
. r. C/ r! A/ y1 I( I% B& k●延迟满足的能力6 o; `+ O6 v1 E: E& X 
轮流说话、倾听,这个能力也是集体学习和生活必备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如一家人聊天时,可以要求孩子听别人说完再开口,不要有抢话等不礼貌行为,同时要求孩子能够安静地听别人说话。当孩子进入集体环境中的时候,父母可以尝试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 F- B' `0 |5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