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herry's妈妈 于 2013-3-4 10:35 编辑
一早看到首页有个学舞蹈的帖子,激发了我花点时说点学龄前学舞的家长意想不到的,家长们大可各取所需…
从Cherry幼儿园里免费订阅的《学前教育》2月刊看到了一篇关于“儿童学舞”的真相篇。首先介绍一下杂志的背景,陆续读了快两年了,虽然没有知名杂志的华丽和卖点,但是愿意耐心读文字并用心关注孩子成长的父母读了以后会觉得这本杂志里蕴含了极大的宝藏,有些甚至是不被人知的真相。 杂志中约稿的作者大多是来自北京师范专业、幼儿园工作的精英老师和儿童心理学专业方面有大量实践经验的教授。
言归正传,回到回帖的初衷。 在这期杂志的第20页,约稿到了一位北京舞蹈学院的老师、国家一级演员针对学龄前儿童学舞而说了一些专业的大实话。 她说到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名舞蹈班并非希望孩子走舞蹈这条路,多是抱着强身健体、练就一个舞蹈演员的挺拔身姿和气质去的。而作者坦诚的表达了想练就如此的身姿靠着每周一个小时的课程达到绝对是幻想。每一个拥有令人羡慕的身形的背后都是每天加常年坚持的专业训练才可以达到的结果。
文章的真相还没有停止,现在市场上各样的舞蹈兴趣班大多是在专业课程上做一个减法就直接移植到孩子身上了,将艰苦的基本功降低强度而传授给学龄前的孩子看似合理实则是一种无形的伤害,练舞的适宜年龄是在上学以后,当孩子的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度并懂得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对的部位去完成动作才是安全的。 纵观现在的舞蹈班上来就要求孩子一腿支撑侧拉另一支腿,在过分强调动作完成效果时很可能是以孩子幼小的骨骼不断受伤而换来的。而过小的孩子只会用“疼和不疼”简单的话语去表达,而往往这种表达会被家长误解成不刻苦,而掩盖了这种代价后的损失。
同时针对学习哪个舞种,老师的回复更令我嗔舌。 拉丁、国标、芭蕾、民族哪一个舞种都不适合学龄前的儿童。 大量而强度的扭动和摇摆,以及宣扬男女爱情为中心思想的本质是无法被小孩子而理解的。 真正健康的舞蹈启蒙应该是在自然界的模仿、音乐的意境和老师的互动中带来的艺术感知,听到“小燕子穿花衣”震动双臂翩翩起舞要比下跨、劈叉更适合学龄前的孩子,学着用舞蹈表达内心的语言相反会在过小年龄就开始反复而枯燥的动作训练中慢慢丢失。
我的朋友路路刚刚结束了孩子抗拒学舞的苦恼,希望这段文字能让更多的妈妈明白初衷和结果是多么的大相径庭。一个兴趣班是不是真的要坚持,真的要听孩子的心声,因为ta们绝不比我们大人会说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