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抱抱妈妈2007 于 2015-7-24 10:02 编辑
抱抱,国际儿童之家资深会员,2岁开始国际儿童之家的生活,热爱阅读,地铁轨道还有乐高。6岁开始日本的小学生活。每年寒暑假回来,国际儿童之家依然是最喜欢去的地方
从幼稚园迈向小学的校门,孩子们在大人期许的目光下,将内心的惴惴不安悄悄地藏起来。陌生的环境,有点严肃的教室,与相对自由,宽松的幼稚园比较起来,童趣少了好多。这个孩子们不得不要面对的转变,能不能来的更可爱一些呢
抱抱的小学,初见既是惊艳 。这座全木造的学校,每一间教室没有设置「门」这个特殊象征意义的构造。也就是说,教室是完全开放的空间,与走廊通路之间,只有矮矮的一道木质置物搁架,教室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限。孩子们在空间感的认同上,也不是传统封闭的教学场所,而更接近于生活本身的模样。
与深爱中国文化的校长老先生交流时,说到这个学校的独特之处。老先生幽默地说,「可能建造者不想看到隔壁幼稚园的孩子们不喜欢这里吧。」(日本的小学经常和幼稚园相邻)
孩子们在这里驻足行礼鞠躬,然后「进入」教室。这两个小脚丫应该可以视作「门」吧~O(∩_∩)O~
教室外的走廊通路里,郁郁葱葱地排列着孩子们亲手种植的小葱和绿植~
还有可爱的小鱼,孩子们可以随意去喂食~
抱抱来和大家见面啦,请多多关照哦
学校不仅是教学的场所,其实质意义应该有多重性。而居于最核心的部分,应该是还原孩子们生活的原样,用宽容与关爱的心去感受孩子们的心,给予他们生活的常态。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一所我们意义上的重点校,只是一所普通小学。日本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在教育资源上均衡分配,让更多的孩子可以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们的教育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之后这个帖子也将会沿着抱抱学校生活的轨迹,从孩子的视角,探讨教育行进的方向。也欢迎妈妈们持续关注一起交流。
ps:每周二更新哦\(^o^)/~谢谢妈妈们 11楼已更新哦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