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16569
- 昵称
-
- 经验值
- 14340
- 在线时间
- 528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5-3
- 积分
- 14340
- 精华
- 14
- UID
- 5903757
        
- 宝宝生日
-
- 帖子
- 2622
|

本帖最后由 喜羊羊@tj 于 2012-12-27 11:41 编辑
上周末早上,我在林怡微博上回复了一个问题,中午却意外地收到回复,她说我的回复是最接近她想法的……我看的时候,她一共回了两条评论,一条是最接近她想法的,一条是最代表大多数家长想法的……
有些受宠若惊~~
我暂时没有看过林怡的书,很庆幸在某一个问题上有相似的观点。
虽然很早就认识到育儿是一种艺术,看书再多,没有悟性,也体会不到一些微妙的东西,机械地照搬,
进而想到,突然想到,育儿到底是什么?
面对繁杂的育儿书,父母们看得眼花缭乱。
要不要当狼爸狼妈?是慢养还是快养?是尊重个性还是早立规矩?
到底要不要害怕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有时候,书看多了,真的越看越糊涂,很多事情很矛盾……
最后,只得跟着自己的感觉,甄别地挑选着那些符合自己心态的育儿方法罢了。
在我看来,颇有一些专家们喜爱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生活的事情理论化,学者气息很重^^ 其实有些事情无视或冷处理更好,孩子何尝不会自我调节呢?……
而更有一些家长们,则喜欢把个案普遍化,完全不顾自家孩子的现状。
放眼我熟识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似乎都秉承着“慢养”、“尊重个性”、“顺其自然”的理念,但父母是怎样做的呢?何尝不是早早地去上早教,想方设法地给孩子各式体验,时不时地玩着给孩子加点码,输入些知识……
而像坚果这类我崇拜的牛娃,似乎更应该是“快养”的范例,然而跟着孩子的兴趣走,培养孩子坚持和吃苦的能力,最终将天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成稳定的内驱力?是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呢?
与牛娃相比,我更崇拜的是他们父母的付出,没错,是父母,甚至全家,不是母亲一个人。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孩子生活得快乐了,没有压力了,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有可能是很重要的自信……怎样说,我们都是社会人……
此时的育儿理念,无形胜有形~~~~~~
与育儿书相比,现如今我更喜欢看育儿理念先进的父母们(包括育儿专家)记载自家孩子的成长点滴,从中学到很多。
逐渐地,发现他们的身上,有一些介于育儿、心理、管理之间的环节,我们很容易忽略——怎样与孩子交流,即怎样用他们最舒服、最接受的方式与他们交流,而达到家长的目的?
最近关注的一个博客提到国外幼儿园大班(kindergarten)在学一门课程,怎样说话让别人更容易接受?比如一个小朋友干扰到另一个小朋友,他说you bother me就很生硬,但是说oh, it makes me feel… would you mind…别人感觉就很好,而且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那个孩子家中很小就灌输说话让别人感到舒服的理念,如果语言伤人,妈妈会严肃地提醒,应该怎样说,孩子重复一遍礼貌的说法。——这是国外的礼貌,我们对小孩子的礼貌要求好像很多都是违背孩子意愿的学舌。
说到沟通艺术,对孩子如此,对家人、同事,亦是如此。
育儿中的很多观点可以完全照搬和扩展到其他方面……
无论对谁?尊重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懂对方需要什么,应是最重要的吧,至少让别人知道你是懂的,你是尽力的……
当然,也要有自己坚守的底线,我不主张无节制和低效率的付出。
总结一句话,做你这个位置应该做的事情,掌握管理和沟通的艺术……
那日,仔细想了一下,单位的一些高管,但凡儿女跟在身边的,孩子的发展很多都不错,好几位的孩子都上市里排名前五的中学,自主学习的那种。心中不由感慨,育儿是否更是一种管理和沟通的艺术,以及榜样?孩子的父母熟知激励和沟通的技巧,知道如何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氛围,于是一切水到渠成……
|
-
总评分: 妈豆 + 25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