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第一次生病,是在刚满六个月的时候,感冒继而转为肺炎。感冒的第一天我们用了各种小偏方,见没有效果,第二天便带宝宝去了医院,那时并不严重,连续吃了五天药却越来越重,再次到医院时已被确诊为肺炎,需要住院治疗。八天的住院治疗对宝宝来说自然是倍受折磨,刚入院时的全面检查,之后每天的吸痰、输液,时不时还验个指尖血。小家伙被折腾得恨不得会说话了。第一天就抽了动脉血、静脉血,做了皮试、心电图,照了X片……因为不忍心我没有跟着去,只是在病房等,再次看到宝宝时,可怜的小家伙泪汪汪地望着我,头顶上顶着留置针,左右手腕分别粘着取过血留下的棉签,还有一个皮试的小红点,更让人心疼的是宝宝的大腿根也被取了血,总之是一个惨兮兮的样子。如果留置针不堵,每天的输液过程到不算很痛苦(留置针一般能用三天,但血管没找好的话可能一天就不通了,第二天要重新扎)。最痛苦的是一天三次的吸痰,我从来没敢去看过,都是姥姥和爸爸抱着去。把管子不断的插到喉咙和鼻子里是个什么滋味?在病房里就能听到宝宝边哭边恶心的声音,听得我不知所措。不管怎样,这些都过去了,宝宝现在康复出院了,通过这次得病还长了很多心眼儿,多听懂了很多话,难受的时候会说“哎呀妈呀~”…… 这个病故的小男孩也是因肺炎入院,却没能再出院,照片里的他顽皮可爱,我想每个妈妈看过这个宝宝的照片都会心里难过,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是病情发展还是医疗事故?我们不得而知。作为妈妈,宝宝生病了我们都会心急如焚,可是当医生的妈妈毕竟是少数,所以我们会完全相信医院,相信大夫,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大夫身上,可万一碰上医术不高或马虎大意的医生怎么办呢? 看完这个帖子后,我把住院时宝宝的用药清单重新看了一遍,并且挨个查了一下每种药的详细说明,其中一种名叫“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药,看着有些吓人,它是用于抗炎治疗及治疗血液病及肿瘤休克内分泌失调的,如果长期用药副作用非常大,还好我们只用了三天,不知道治疗肺炎能不能用副作用更小一些的药。 宝宝的用药明细如下: 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溶液2ml:5mg;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40mg/支;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T) 1g/支; 注射用糜蛋白酶 400iu*2;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2ml:15mg/支; 布地奈德混悬剂 2ml:1mg; 磷酸肌酸
0.5g/支; 喜炎平注射液2ml:50mg。 口服药有: 1.艾畅小儿伪麻美芬滴剂; 2.益宝源依托红霉素混悬液; 3.美林布洛芬混悬滴剂; 4.保宝笑小儿麻甘颗粒; 5.金诃安儿宁颗粒; 6.美普清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溶液; 7.兴易比可头孢地尼分散片; 8.易坦静氨溴特罗口服溶液; 9.口服酪酸梭菌糖化菌肠球菌活菌制剂 口服的药是分四次开的,第一次医生给开的治疗感冒咳嗽发烧的西药(1,2,3),三天吃完后又去医院,换了另外一个医生值班,重新开的药是中成药(4,5),病情严重后又开了西药(6,7),最后住院输液,期间因拉肚子开了有益菌(9),出院后又开了一种西药(8)。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医生都有自己偏向的药品或是提成比较高?总之经过这次,我感觉宝宝生病还是找固定的医生比较好,可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赶上病急,只能乱投医了。第二次开中药的那个医生我觉得最不负责任,我向他描述说宝宝咳的利害,咳几声就会吐奶,结果他给我开了“沙棘干乳剂”,拿到药一看说明才知道是帮助消化防止积食的,可我的宝宝因为咳嗽根本就没吃进去多少奶,开这个药干嘛? 还有一件让人气愤的事是:在我们输液的第八天早上,护士突然拿着针进病房要给宝宝皮试,当时我们已经在输液了,我们问她为什么?她说可能是换药。我说都快好了为什么换药?她说医生开的针,就必须得扎,其他的不知道。结果在我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给宝宝扎了。可怜的宝宝正玩的高兴,就又被扎的哇哇大哭!我去找值班大夫,她说不是换药,头孢类的药输了七天后就必须重新做皮试,这倒可以接受。我问她我们还要输几天?旁边的护士长说今天输完你们就可以出院了,已经安排好了。我就奇怪了,既然今天就出院,我们已经输上液了,还做什么皮试?值班大夫无话可说,想了想说,也不一定今天出院,还得观察!事实是,当天我们输完液,另一个值班大夫过来看了一下就安排我们出院了。相当于我家宝宝白挨了一针皮试! 以上就是宝宝第一次生病的经历,作为妈妈,我会详细记录宝宝每次的生病情况和用药,如果下次需要输液,我会在输液前与医生了解清楚药品的详细信息,药物的副作用真是太可怕了!可是医生会愿意和我沟通吗?不知道。 其他的宝妈会怎么做呢?说说你的经历吧! 我想每个宝妈的愿望都是一致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尽量少受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保护我们的宝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