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70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10-11-17 
帖子
415 
1
发表于 2012-2-1 13:01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将来,孩子18岁走向社会的时候,他靠什么在社会上生存,并创造自己的生活?是依靠强大的人格力量和心理力量,还是依靠提前学会的技能?我们需要知道,通过创造自我建立强大的人格力量和心理力量,是0-6岁成长的主旋律。错过了这一时期,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弥补。
以下是令我触动的一些思想,感谢孙瑞雪老师对育儿的贡献!
1 审美敏感期
有时孩子想要一个完整的苹果,一个完整的饼,而不要一半,其实是进入了审美敏感期。他们追求完美,认为完整的东西是完美的,这与贪心无关。只要我们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几个月,这个敏感期就会过去。孩子顺利度过了这个敏感期,对他们一生的审美都是很重要的。在书中,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对高跟鞋有着很高的品味,旅行中去朋友家作客,孩子迷上了那位喜爱高跟鞋的女主人的一双进口的鞋,非要带走,于是她那一周都穿着高跟鞋,视为宝物,夜里还起来擦。家长和朋友都理解和呵护了孩子的审美愿望,并为之感动。后来说服孩子主动归还了鞋。


今天我们看到白色的墙上有着黑色的脚印;跨进楼道,看到墙面污垢,痰迹;公共绿地的各个角落里睡满了食品垃圾......我们生活环境有太多的混乱,肮脏,这些东西实际是我们内在生命的外在展现,是我们破坏了早期儿童敏感期的一种代价。
如果我们保护了儿童审美成长的整个历程,我们就保护了自身的道德。因为道德品质不是来自于道德本身,而来自于人类早期建构的审美。

2 秩序敏感期
0-6岁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会螺旋式出现,孩子要求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做,否则就要重新来过。有时家长会认为孩子任性,其实是秩序敏感期到了。我们要好好的理解,尊重,呵护和应对,不破坏孩子内在的秩序。
人这样一个生命体,以如此秩序化的结构系统存在着,她所产生的无形的内在的心理活动,认知活动和精神活动,又如何不彰显秩序和结构呢?一旦孩子有了良好的秩序感,自我的形成就成为了可能,内在就是和谐的。有了内在的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有界限,承诺,规则,友善,关系就可以持续发展,关系也是和谐的。
规则是每个儿童得到均等发展机会的保证,是儿童全方位发展的保证,还是儿童构建智能,独立平等以及文明品质的保证。所以,秩序必需人人遵守。
一旦成人不能保证这种秩序,它就会被权威代替。在一个权力本位的社会,决定孩子一切的是老师,就如同决定教师一切的是校长,秩序就不是掌握在每个人的手里,不是自发的,而是靠外力强制而产生的纪律,秩序就变成了权力。因为这一点,才使儿童惧怕学校,惧怕成人尤其是老师,也使家长讨好老师,企盼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好些。这种环境造成了一系列心理问题,造成了智能的平庸,人格的卑微,人生的乏味。
这是秩序背后的秘密。
秩序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意味深长。

其他还有很多的敏感期,如口的敏感期,孩子最初用口来探索世界,所以家长应尽量满足孩子吃手或者用嘴认识世界的愿望,给孩子洁净安全的东西去体验;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孩子什么都说不,以体现他们刚刚发现的自我;手的敏感期,孩子喜欢抓各种东西来体验,尤其是黏黏糊糊的东西,家长们多忍耐一下,大不了多收拾下,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过了6岁,这些敏感期就很难弥补了;还有模仿的敏感期,孩子有时候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开始还以为他也想要做什么,其实只是模仿语言,此时如果善于引导,孩子可能会妙语连珠啊;到了语言的敏感期,孩子发现叫妈妈,妈妈答应,再叫妈妈,妈妈再答应,他对语言有了新的体验。有时候小朋友会故意说些诅咒的话,别人反应越是激烈,他就越说,因为他从别人的反应体验到了语言的力量,这只是他在语言敏感期的实践,我们不去理他,他说几次自然就不再说了,我们越是告诉他不要这样,就越是强化了某种信息,他反而更加来劲了。
更多的敏感期我就不多说了,愿意更多了解孩子,更好陪伴孩子成长的家长一定会愿意去学习的。孙瑞雪老师是秉承了蒙特梭利教育的理念,在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的环境中陪伴孩子成长。无论从孙瑞雪老师的书,或者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中,都能增加对孩子的了解,与给孩子一同成长。



附录:以下是我在网上看到的更全面的介绍儿童各个时期的敏感期,与我在《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中看到的一致,粘贴上与大家分享
  0-2岁半

视觉:刚生下来,对阴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口: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用口来感知事物、认识事物、不断学习使用牙齿、使用用舌头。

手: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

走:从最初的要成人拉着手跳,到独立行走,到要上下坡,爬楼梯,到专门爱走不平的地方。

空间: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行动物体等,稍大一些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细小事物: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而又秩序的环境。

模仿: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自我意识: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

宝宝最早开始使用的器官是嘴巴,没有人教他,出生后他自己就会吸吮。之后的某天,你会发现他的手被唤醒,开始把小手放到嘴巴里,他会认为那是非常好玩的游戏。又有一天,当他抓住某个东西掉到地上时,居然发出了声音,原来还有比吃手更好玩的游戏,勺子是一种声音,积木是一种声音,好奇妙啊。更妙的是,当东西掉到地上发出声音的同时,家里面的人立即就会做出反应,呵呵~~我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随时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了,我真的超级厉害。 于是,宝宝开始乐此不疲地扔这个扔那个啦! 没有关系,他只是在借助他可以操作的器官去感知世间万物,进行探索和研究,并慢慢发现他们的关联,同时找到自我,一天天积攒他的能力,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欣赏他,陪伴他,肯定他。一定记得,他将来能力发展的好一些或是差一些,就在你的支持与阻止之间决定了。 很多成人认为,独立性是培养出来的。更有人认为,把孩子在很小年龄全托出去是培养独立的一种方法。这些做法可能会错过孩子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机。

走的敏感期大概从7个月开始出现,开始是拒绝坐,喜欢在妈妈的腿上拉着手想往上跳,然后是,一刻不闲着,让大人牵着手到处走,上下楼梯,哪里不平走哪里……     走路的敏感期中,孩子是一个自由、活跃、勇于探索的个体,他对空间的把握能力从此迈出了一个大步。     家长需要做的:放弃自己的走路节奏、生活节奏去配合孩子,让孩子在敏感期内得到充分、良好的发展。

2岁半-3岁

建立概念:儿童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和语言配对。

自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秩序: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垒高: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再推到,再重垒,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知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和模仿他人的话。

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追求完美:从要求食物完整到了对所有使用的用具、事物完美的追求。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出错。

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

藏、占有欲: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

绘画: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自我的语言方式。



4岁-5岁

出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

情感:不仅开始表达情感,而且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异常敏感。

婚姻:人际关系敏感期过后才真正展开。最早要和父母结婚,之后会“爱上”一个伙伴。

数学感念: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兴趣。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

身份确认:开始崇拜某一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性别:对性别以及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基本来自于观察,如同认识眼、鼻、口一样,态度很客观。

音乐:音乐是儿童生命的一部分。

绘画: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自我的语言方式。

5岁-6岁

婚姻: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书写: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产生兴趣。

数学逻辑:对数的序列、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社会性兴趣:开始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动物性、实验、收集: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学习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