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81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涵涵妈

初 二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2011-01-14 
帖子
284 
1
发表于 2011-10-20 09:0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jykaye 于 2011-10-20 09:06 编辑

关于早教,从我初次提起要带孩子上课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提出质疑:“这真的有用吗?”不知怎么解释,说来话长,可为了让家里人支持我,还是不厌其烦的讲解了一次次,特写下此文,以缅怀我那牺牲掉的口水。      
孩子教育黄金时期是6岁前,这一段时期是培养孩子能力的阶段,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上学前让孩子多识点字就是好的,上学后可以少学点儿,余出的时间学更高一级的东西,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错的。孩子的大脑发育是不能超前的,就像一个5岁的孩子小甲(下面还会提到,请注意这个可怜的孩子)学一年级的东西,你可能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去让他理解,同样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小乙)学一年级的东西,也许上课45分钟就可以理解了,那么也许小甲比小乙更早的了解一些知识,但是又有什么用呢,他比小乙多浪费掉了2小时15分钟的时间,这2小时的15分钟的时间对于一个6岁前的孩子是非常可贵的,没有一个家长有权利去剥夺孩子玩耍、认识世界的时间,尽管你认为你是对的。那么6岁以前该干什么呢,我认为应该多让孩子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好奇的地方可以去寻找答案,这种他自己发现的知识,是不是比灌输给他的更值得夸耀呢,相应地也锻炼了孩子观察力,判断力,甚至更多。
      相对于6岁,1-3岁这个阶段是黄金里的黄金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的孩子懂什么,你可能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可我觉得孩子将来与人接触的社会学以及良好的习惯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培养的,现在大部分的孩子这个时期是和姥姥奶奶一起度过的。好像我家楼下的小甲,从小他姥姥告诉他,你在外面看到瓶子 记得捡起来,这样买了钱就给你当零花钱,小甲在第一次捡瓶子的时候给他了一点儿钱,小孩子尝到了甜头,于是这变成了小甲的一种习惯,以至于大一点儿周围的人都讨厌他,因为他不管见了谁都问人家有没有瓶子,甚至拿走人家还没有喝完的瓶子,很可悲的,他姥姥把孩子培养成了废品回收站的工作人员,可以见得在孩子小时候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其实孩子在这一时期应该多和同年龄的小朋友在一起,多交流,学会不惧生,不怕事,勇于在人前介绍自己,表现自己,这是和姥姥奶奶学不到的。那么话说回来,早教我认为不是去学习知识,而是锻炼能力,所以当你问起这有用吗的时候,其实真的看不出来,早教是不是锻炼能力也有待考察,但他提供一个机会给孩子,多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开阔眼界,早教班一般会经常性的组织一些活动,有的是小朋友和小朋友的,有的是和妈妈的,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完成活动是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妈妈的活动则是加强母子之间亲情关系的,所以我愿意带宝宝去多见见新鲜事物,不一定是有用的,但一定是有益的。


已有 1 人评分妈豆 收起 理由
gao20040610 + 20 原创内容

总评分: 妈豆 + 20   查看全部评分

芃芃妈

白银长老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宝宝生日
2008-08-18 
帖子
27767 
亲说的挺好的,早教的作用没有他们宣传的那么大,但是作用一定是会有的。
阳阳妈

白银长老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宝宝生日
2008-07-21 
帖子
21659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花钱了就得觉得好才行

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2007-11-07 
帖子
206 
有道理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帖子
1288 
我赞同亲说的。

Rank: 2Rank: 2

宝宝生日
2010-03-17 
帖子
好一个不一定有用但一定有益!欣赏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孩子教育之我见之一 关于早教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