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1: 婴儿听不懂话,家长不用跟他说话
婴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听-说-读-写。在人生的第一年,婴儿虽然无法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意愿,但是他们却时时刻刻都在聆听身边人的语言,他们会把听到的和看到的联系起来,然后去理解语言的意思,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他们才能够尝试着自己发出正确的声音,这就是语言习得的过程。如果带养人认为孩子听不懂就不说话,那么孩子没有语言输入的积累,自然将来就很难有语言的输出,语言发育就会遇到障碍。所以带养小婴儿的时候一定要做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才能让小婴儿有丰富的语言积累。 谣言2: 三岁以前学外语会导致语言混乱
新生儿在出生后3个月左右,会咿咿呀呀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有语言学家进行过分析:新生儿咿呀出来的声音包含了世界各国语言的所有基础音的元素,婴儿置身于哪种语言刺激之中,这种语言元素会被加强,而其他语言的元素则慢慢退化。所以如果从出生即接受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刺激,则婴儿可以同时掌握多种语言,而且语言会非常标准。但是如果是6岁以后再学习发音、背单词、记语法时态,则失去了母语学习的优势,即费事费力又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举个简单的例子,混血儿家庭的孩子都会同时拥有两种母语,分别跟父母说不同的语言,绝对不会发生错误。由于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孩子可能开口比一种语言环境的孩子相对晚一些。这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用过于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