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771
- 昵称
-
- 经验值
- 711
- 在线时间
- 53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4-15
- 积分
- 764
- 精华
- 0
- UID
- 5840061

- 宝宝生日
-
- 帖子
- 123
|
女儿是两岁八个月上幼儿园的。头三天的新鲜劲儿一过,第四天就在幼儿园门口上演了“生离死别”。这天晚上接她回家的路上,她就主动发起了“上幼儿园”的游戏,并且要扮演爸爸,而要我扮演她。假如按照我以前的思维模式,我一定会扮演一个“懂事”的小孩,在幼儿园门口“主动与爸爸告别,然后高兴地跟老师进去”。但是按照游戏力的原则,我就该扮演一个哭闹粘人的小孩,而且要演得比女儿的实际情况更夸张。这样能行吗?说实话,我当时心里实在没底。 我强忍着自己的担心,呆板地“哭着不让爸爸走”。相比之下,女儿的入戏能力真可以称得上天赋,因为她活灵活现地背出了台词——早晨我对她说的话:
“宝贝,我一定会来接你的。等你吃完晚饭,我就会站在门口等你,然后咱们一起去游乐场。来,亲一下,我去上班了。”亲完我,她转身就走。
当然,游戏力不是速效药,并没有在第二天产生神奇效果。之后的三天里,这个主题不断上演,女儿轮番扮演爸爸、妈妈、和老师,而我当然一直扮演着哭闹的小孩。不过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之后的表演也就生动了很多。
第四天时,她突然决定扮演自己。我脑筋急转着:“我是否该扮演一个成熟的大人,利用这个机会再对她强化一些道理呢?”显然,游戏力不这么认为。
“我不要去上班!我会很想你的。”我虽然这样演,但心里依然忐忑不安:这样不是在加重她的焦虑吗?
“爸爸,你要负责去上班,我要负责上幼儿园。”女儿一脸坚定地说。
我喜出望外,但此时必须忍住兴奋,继续不情愿地说:“那我什么时候能来接你呢?”
“我吃完晚饭,你就可以来接我。”
我假装还是不放心:“真的吗?那咱们拉钩儿。”
第二天在幼儿园门口,真实上演了头天的游戏:我粘着她,而她给我讲要上班的道理。最后,拉完钩儿,亲一亲,她自己就大踏步地跟着老师进去了。反而是站在门外的我,心里此时空荡荡的。
我再次对自己说:“要相信游戏的力量。”
不,应该更准确地说:要相信孩子的力量。
————————————————————————————————————————
这篇文章真的很有用,我觉得有时候对于孩子,你不停的打骂还有威胁是没用的,要让他学会理解。姐妹们认为呢?相信孩子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