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698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06-01-01 
帖子
1506 
1
发表于 2016-4-6 10:28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金宝贝 于 2016-4-2 11:23 编辑

副本.jpg

        “高质量的陪伴成长对于孩子的健康十分有利。”这是一句在父母之间众所周知的话,但在很多父母眼里,高质量的陪伴就意味着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娃共舞”的状态当中。这样的陪伴究竟能否称为一种高效的陪伴呢?着实令人汗颜。
陪孩子玩,像个孩子一样
        我发现,大多数家长在陪孩子玩时,都有一个通病:要么心不在焉,孩子问问题时“恩啊哦”地应付着,要不一门心思刷手机,随孩子自己去玩。这样一圈下来,你自己觉得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可到头来小家伙却气鼓鼓的各种不满意。
        话说,陪玩这件“小事”其实是需要职业素养的。当我拗不过孩子,不得不陪时(或者爱意满满心甘情愿地想陪时),我会有种“老娘豁出去了”的豪迈感,然后把自己当成小孩,把孩子当成发小,然后和他一起追,一起赶,一起笑,一起闹。别说,压力特别大的时候,用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释放一把负能量。
        记得去年夏天,几场暴雨后,离家不远的湖岸被水淹了。刚开始,看到那过膝的水,我们领着孩子玩得有些矜持,都把裤管卷得高高的,生怕把衣服弄湿。结果,没玩几分钟,儿子顽皮的天性就释放了,故意挣脱我们的手,故意泼水把衣服洒湿……
        慢慢地,小家伙在水中的那股兴奋劲儿感染了我们,我们干脆给他脱得只剩个小裤衩,然后甩掉自己的凉鞋,拉着他的手玩起了“疯狂拖拉机”:我们抓牢儿子的手在水中奔跑,儿子半吊着,脚底水花翻飞,兴奋的惊叫声此起彼伏……
         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我们,这都是一个美好的夏日傍晚。
        当然,这样全身心的陪伴,不可能每天都有(就算想,你也招架不住)。实际上,孩子们都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父母每天拿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全身心投入陪玩”,他们就能得到基本的满足。这时,你再跟他们说“好了,妈妈现在要去工作了”,就会得到很好的理解和配合。没错,被高质量陪伴过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通情达理。相反,那些在陪玩过程中仅仅只是“刷存在”的家长,不仅付出了加倍的时间,还得应付孩子欲求不满时的找茬。
高质量的陪伴不需要父母随时待命
       也许有些人要说了,不是我不愿意陪孩子玩,而是我这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的,累得要命,回到家真的没精力应付那熊孩子了——瞧,把陪孩子玩当成是应付苦差事一般的家长肯定不在少数。
        什么才是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对孩子来说,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是要求你随时待命,而是当你和孩子在一起时,你们彼此都能感觉到愉快而安详。
        对于忙碌的家长而言,还有一种陪伴叫:你忙你的,我忙我的,各自愉悦。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你和孩子彼此的状态都是放松而舒缓的。
        比如,周末。放点轻松的背景音乐,孩子兴致勃勃地搭积木,而你,则拿起抹布清扫家中积了一个星期的尘。孩子唤你时,你跑过去夸赞他搭的房子大而美,而你无聊时,也可以丢给他一块抹布,让他负责阳台、窗户以及房门……
叫孩子和自己一起干家务,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陪伴。
       我身边的很多人都表示,很享受和父母一起待在家里做一些小事情的时光。就我个人而言,无论什么时候回家,我都喜欢一边帮妈妈打下手做家务一边聊闲天的感觉——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满足感。同样,我也很喜欢做家务的时候小人儿在身边窜来窜去,即便他扫过的地我得重新扫,他擦过的桌子我还需重新擦,但这种平静而愉悦的陪伴,会让我们彼此都觉得内心安宁。
      可能,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孩子需要父母全程陪玩的时间其实并不长。随着他一天天长大,他会有自己的小伙伴,也会渐渐学会如何自己打发无聊的时光。然后,你就会发现,孩子并不需要你无时不刻地陪伴。他想要的是——需要你的时候,恰好你在。到那时,希望你我都不要后悔孩子幼时,陪得太少!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如何才能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加强陪伴教育的存在感!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