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好多家长在给孩子报培训班的时候谈一个理论,“跟不上大家的进度会伤害孩子自信心”。这个理论,我有话说。
首先,无限度的提前学习进度,会透支孩子的学习热情。尤其对于现在国内的教育状况,时不常的出现给一年级孩子留二元一次方程式作业的情况,我在想,如果以后我儿子会拿到这么一份作业,我希望我能告诉他:老师发错了,这个留给妈妈处理吧。
其次,一定要比别人强才会有自信么?那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不是铁定就不会有自信,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活该抑郁症吧。我觉得人的自信,大多还应该指自己能够达到自己的预期,比如,我觉得我今天可以给小朋友们分享我喜爱的一个故事,结果我真的讲了,我的好朋友也喜欢这个故事,这种体验太棒了,下次我还要找我喜欢的故事来和大家分享!合理的设定自我目标,不断的完成,寻求一点突破,这才是一个健康的成长过程吧。关注自身,发掘自我,远离攀比和虚荣。
同时,换个角度看问题,当宝宝去进行超前学习的时候,他有可能会比同龄人要进步,但是相对于他的教育目标来讲,他有可能是吃力的,不合格的。这种不成功,也会一定程度上损伤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认识,觉得自己“不行”。
结果和考核的标准有着直接的关系,自信,让我们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自”上面,学会认识自己,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然后不断的体会达成目标的快乐。我相信,这才是快乐的源泉,进步的动力。
降低要求并不是“拖孩子的后腿”,而是强调以宝宝自己的能力为标准,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两岁的孩子对于数学表示出很强的兴趣,我觉得,在教会他数数之后,可以尝试教他加减法的概念,这不算超前,只要他有兴趣、能理解,甚至可以走的更远,反之,就算一个孩子4、5岁,对数学没有概念,父母或者老师引导之后感觉还是没有“开窍”不如干脆放手让他去学他有兴趣的东西,不用在乎别人家的孩子学了多少数学知识。在幼儿的教育上,我觉得启发和发散更重要,保持孩子的学习热情、培养他观察和学习的习惯,远比学习内容本身更重要。“拖后腿”是暂时性的,最初可能是不要因为别人的匆忙而乱了自己的脚步,到最后,也许就是不要以别人的堕落作为自己停留的理由,人生是长长的旅途,我相信,扎实前行才能走的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