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6 | 浏览: 563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喜宝

幼大班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2011-11-29 
帖子
13 
1
发表于 2012-6-19 10:0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据张家口新闻网报道:这是我今天最不愿意看到的一条消息:美国消保团体“安全化妆品运动联盟”发布消息,销往中国及其他部分国家的强生婴儿洗发产品中仍含有两种潜在的致癌物质——二恶烷及可释出甲醛的成分Quaternium-15。但在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以及日本和英国等产品标准更高的国家和地区,强生已调整了洗头水配方。
周一,该组织向强生发出一封由25个国际环保、医疗及其他公益组织签字的联名信,敦促该公司在11月15日之前公开承诺去除销往全球的所有个人护理品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对此,强生方面在声明中称,可释放甲醛的防腐剂含量属于安全范围之内,并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中国药监局及其他国家监管部门的批准,不过他们将逐渐停止在婴儿产品中使用这些成分。但对于是否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组织的要求,强生不置可否。
和所有中国家长一样,孩子是我们每一个3口小家庭,10余口大家庭的“掌上明珠”。国内现在物品造假现象严重,很多食品,以及母婴产品都有安全问题。于是,很多中国家庭都实行起“一家两制”,大人们可以凑合,但对孩子绝对不能有半点含糊。奶粉有三聚氰胺,咱可以找上七大姑八大姨去国外买奶粉;蔬菜上残留农药,我们可以让孩子吃有机蔬菜;有机蔬菜被发现造假,咱不行可以去乡下搞个“城乡共建”,种上一分三厘的自留地;可是,现在孩子专用的洗发水都含致癌物,再万能的中国家长也都不知该咋办了----咱不能自己造洗发水,孩子也不能从此不洗头吧!
中国的孩子怎么办?这不是一个耸人听闻的非要居庙堂之上者考虑的问题,这是每一个居家过日子的中国老百姓们都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利欲熏心的国内厂商已经让国人对国内品牌失去了信心,可为什么很多国际品牌到了中国也“南桔北栀”呢?商家是逐利的,能有机会挣2元钱,绝大多数商家不会因为道德去挣1元钱;相反,如果机制约束他只能去挣1元钱,绝大多数商家就不敢去挣2元钱。 因此,归根结底,问题是出在我们的市场机制上。首先是标准被行业大腕挟持,标准在为诸如强生的利益既得者服务;其次,市场监管师出多头,却监管缺失;最为关键的一点,腐败官员与商家官商勾结、沆瀣一气,使得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商家的违法成本太低,以至于商家们将违法、违规作为最常用的逐利手段。
保护孩子,匹夫有责!我们的孩子怎么办?不管是居庙堂之重臣,还是言轻之市井,大家一块儿来为我们的孩子们想想办法吧!


聪聪妈

硕 士

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2012-08-14 
帖子
5164 
我准备的事郁美净的,我觉得国货也不差。
小力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12-09-06 
帖子
548 
我就是龙妈 发表于 2012-6-19 10:45
我准备的事郁美净的,我觉得国货也不差。

严重同意,我妈说都用国产的,最好是天津的,连奶粉都让我准备海河的。她说我从小就用这些、吃这些,挺健康,也挺壮实
聪聪妈

硕 士

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2012-08-14 
帖子
5164 
呵呵,奶粉就不必了吧?
喜宝

幼大班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2011-11-29 
帖子
13 
国内奶粉年底涨价的风声又被吹起!一边是进口原料乳粉价格高涨,另一边是政府部门要求全程监管乳制品生产流通,由此带来的原材料和运营监管成本的双重压力,恐令国内终端奶粉市场在年底前掀起新一轮涨价潮。而消费者认为,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奶粉是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应尽的责任。难道,进口奶粉涨价理所当然,国产奶粉涨价就要人人喊打吗?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2012-07-29 
帖子
248 
早就听说强生这段子了,所以买的都是贝亲。。

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2012-04-09 
帖子
7621 
我家也有。。是朋友送的。。那咱们是不是应该找厂家退货呢?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强生洗发水致癌 我们的孩子怎么办?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