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胆子小,当众讲话常常不好意思,遇到困难常常退缩,性格比较内向,心理学上,将这些行为称作“退缩性行为”。家长都希望这样的孩子变得大胆一点,勇敢一点。那么如何才能让胆小的孩子遇事不退缩,敢于与他人交往呢,我在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策略、 一、
孩子“退缩性行为”的表现: 1、情绪受外界影响大,遇到困难或者遭到他人否定就不开心。 2、经常或偶尔与他人发生小的冲突,遇到不愉快的事不知道如何解决。 3、不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他人交流、打招呼较被动,当众讲话时紧张、声音小。 4、遇到陌生人时有些怕生,需要时间去适应。 5、遇到困难不能独立解决,往往哭泣、不愉快,或与小朋友发生冲突。 二、
造成孩子“退缩性行为”的原因: 1、先天因素——“气质”。 “气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脾气秉性、处事的风格。是婴儿在母体内三个月时就形成的。与遗传没有绝对的关系。气质一生不可改变,不同气质的人有不同的优缺点,内向的孩子(比如“黏液质”、“抑郁质”)也有他的优点,自尊心强、听话乖巧、心思缜密。家长不要要去孩子改变气质,只要能和他人正常交往,遇事不退缩就可以了。 2、幼儿小时候常常一个人玩,或者看电视,缺乏和父母、他人交往的经验。造成孤僻。 3、成人关注幼儿不良情绪。比如,成人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晚上经常问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被欺负”“谁又对你不好了”……等等……造成孩子敏感,依赖性强。 4、成人过于关注孩子安全,约束幼儿的活动,造成孩子与外界接触少,遇到事情自然不会表达,不会处理。 5、成人对幼儿期望过高,使幼儿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 6、成人对孩子过多的照顾和迁就,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会,常常包办代替,使孩子难以适应环境。 三、我们应该怎么做: 1、不要实图改变孩子的脾气,要教会孩子交往的方法。 2、先让孩子和年纪小、或有共同语言的人交往。切忌“以强带弱”,硬要胆小的孩子和大胆的孩子在一起,容易让胆小的孩子有挫败感。 3、多关注幼儿愉快的情绪,多问正面的问题(比如:今天最快乐的是什么事)。 4、不要代替孩子做事情,给孩子机会独立解决问题。 5、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帮您做事,锻炼表达能力。(比如:“请你找爸爸要一本书”) 6、让您家的小主人参与到家庭中来,和您一起思考、解决问题。
7、家中来客人或带孩子串门时,让孩子和他人交往。比如:让孩子叫客人吃饭,给客人拿糖果等等。
8、对孩子要求不要过高,以鼓励为主。不要拿孩子跟别人比较,要让孩子自由、愉快地玩,孩子胆子大了,敢尝试了,再去提进一步的要求。 9、孩子不爱表达往往和语言习惯有关,可以让孩子学学主持或语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