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28073
- 昵称
-
- 经验值
- 47893
- 在线时间
- 1078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8-7
- 积分
- 47893
- 精华
- 28
- UID
- 2959601
 
- 宝宝生日
- 2009-12-18
- 帖子
- 8798
|
当想记录一下自己顺产的经历时,情不自禁想到几个字----知识就是力量!
当你了解某件事情发展进程,遇到其中某段内容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的无助与慌乱。
以下记录的是一个流水账,也不仅仅是一个流水账,最起码对个别的准妈妈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分娩,是个痛苦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仍处于人类忍受范围内。既然有那么多的人可以忍受,那么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如果绝大多数的人都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却没有做到,是不是意味着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就轻易放弃本该可以很好完成的事情??
基础内容:30周岁,孕前体重74公斤(体重上属于高危),孕期最终体重86公斤。
临产先兆有三种,一个是见红,一个是宫缩,一个是破水,第三种情况是必须马上入院的。
12.3,预产期,当天终于见到一点点的异常分泌物。
12.4,分泌物增加,但量仍然不大,颜色未变,一个人到医院做最后一次全面检查(早晨八点半到下午三点多),为生产做准备(自以为万一需要动手续,可以提供一些指标作为参考,另一方面是根据检查结果做到心中有数)
12.5,早晨五点多有宫缩出现,强度不大。
早起吃饭,没有去孕妇课堂。
中午洗澡,宫缩时间间隔缩短,轻度稍微增强。
晚上八点左右,宫缩时间间隔进一步缩短,边看电视边用纸笔做记录,大约每小时一次。
晚上十点左右,宫缩时间间隔大约减为半小时一次,强度进一步加强,但仍然在耐受度内。
12.6,将近凌晨一点,间隔时间变为五分钟到十分钟一次,到医院检查,经监测,仍处不规律宫缩状态,未见开口。据医生讲,还需很久才能生,于是回家,免得躺着白花花的病房中,只为等待着疼痛一波波的袭来。
回家后,宫缩强度再度加强,逐渐难以忍受,三点多左右,不到五分钟宫缩一次。
早晨四点多,又一次走着入院(每走不到五米就需要停下来忍受一下疼痛),检查,开两口------没想到如此神速。从此以后开始呕吐。
半小时再查,开四五个口,入待产室。再过一个小时左右,查得开七八个口。-----------你坐飞机来的啊,待产室医生笑谈,没想到宫口开的如此之快。
不到六点,疼痛中,不得不用力。医生说省省劲儿吧,免得一会生的时候没力气了,没理会她,谁憋得慌谁知道!
将近七点,有人言得马上接生了,否则晚了,于是乎入产室。
两名医生忙于准备,对一直疼痛中的人根本不理不睬,想象中,可能会得到安慰或者比较专业的呼吸或者用力方面的指导,而事实上只是任凭一个人在那里用力。
待她们准备完毕,破膜,嗖的一下,肚子就不疼了,原来是生出来了----原来此刻是如此的顺利。
未见哭声,问怎回事,说我真性急,嘴巴里还有点羊水。问多重,又怪我性急,说还没擦干净。给我看看要我记住是男孩,俺一看到娃那个头,怎那么大啊,------3900克,我的天,前些天B超上还是3000加减450克呢,当时还把我美的够呛,因为娃的体重在自己理想范围内。
接下来孩子就不见了,强行去监护室呆24小时。抬头无意间发现头上方有个表,显示为7:40。
大约五分钟左右,胎盘完全剥出,然后就是漫长的缝合,大约无痛状态五分钟左右,有痛感觉三分钟左右,疼痛中缝合一刻钟左右,总共缝合将近半小时。
一个小时左右出生产室,进入房间,跟没有生过娃的人一样,只是侧切口比较疼,尤其在动的时候。
郑重提醒:本人的生产过程虽然不是一个特例,但在入院方面不提倡大家参考。
简单理由为:
1.本人一直在学习相关知识,将所看到、学到的内容融于一体,遇到简单问题不至于手忙脚乱。这些知识绝大部分得益于孕妇课堂,一部分得益于妈网,一部分得益于书本,一部分得益于网络,一部分得益于电视。
2.本人在孕期一直坚持运动,并且注意观察孕中各种情况。
3.本人坚持做必要的检查,掌握胎儿发育情况和自身身体状态。
4.本人一直注重心理的调整,预期到可能发生的所有的事情,不是吓唬自己,而是为了在可能发生的状态下做好如何处理的准备。
5.本人距离医院比较近。
最重要的理由:
从孕前三个月开始的备孕,到孕期的保健,直至备产,一切都在掌控中!
每个人的身体状态不同,所以临产时间间隔也有很大差异。
举例说明:
一位预产期11.25日的妈妈,入院三天仍未见动静,有的指标不合格,不能做剖宫产。我进入待产室的时候,她因破水躺在待产室用手机玩游戏,等待着八点多医生来给做剖腹产,因为那天是她老公的生日。
将近七点,我入产室时,她刚出现宫缩,说肚子有点疼。
将近八点,我在缝合切口的时候,她入待产室,我出产室的时候,她即将要生。
医生将开宫口比我还要神速人视为克星,因为在毫无征兆的状态下宫口迅速全部开完,特别容易出现危险--------这个丫头就把医生吓了一小跳!
[ 本帖最后由 jinziwei2080 于 2009-12-22 21:4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