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664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奇奇妈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10-03-13 
帖子
1025 
1
发表于 2011-10-17 10:3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继建行上浮首套房贷利率至1.05倍后,16日,记者从多方获悉,不少中小商业银行也调整了首套房贷利率,上浮区间为5%10%,包括光大银行、广发银行、深发展银行以及民生银行等。同时,银行上浮首套房贷利率所覆盖的地区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几大一线城市以及天津、济南、青岛、郑州、武汉、长沙、苏州等二线城市。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个人按揭贷款的市场需求依然较大,但进入第四季度后,银行信贷额度早已呈现捉襟见肘之势,信贷资源的配置需要再调整,而个人贷款业务中,房屋按揭贷款首当其冲。
  就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新增贷款仅4700亿元,较上月明显回落,且创下21个月来新低,这表明政策总体基调依然偏紧,而流动性正是楼市的大环境之一。“在准备金连续提高的累积作用、准备金率缴存基数扩大、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以及存款增长放缓的影响下,今年银行放贷的意愿和能力普遍较弱,贷款的供需矛盾状况尤为突出。”中国银行战略管理部副总经理宗良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从各银行2011年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来看,14家上市银行中,大部分银行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占个人贷款总额比重均不低于60%。“目前,个人按揭贷款的市场需求依然较大,银行只是采取提高利率的手段调整供需关系。”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银行个贷部人士表示,一旦上调了按揭贷款利率,个人房贷规模就会因需求的减少而降低,那么,这就会腾挪出不少信贷资金“抓住收益相对较高、风险成本低的项目配置信贷资源是银行第四季度调整的倾向。”
  除了宏观货币政策的紧缩外,银行自身还面临着严格的新资本监管要求,配置信贷资源也是银行为年末考核未雨绸缪。宗良预计,银行上调房贷利率这一状况或许会持续到明年一季度。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近期央行营管部对银行家的调查结果显示,自上季房价预期指数走低进入不景气区间后,三季度续降12.7%,其中看跌占比逐季上升至40%。这意味着,银行对于房地产开发贷将更加谨慎,房地产开发商回笼资金越发需要依靠销售新房。
  “首套房贷利率上调的消息对于开发商而言又将是一盆冷水,因为这种调整直接影响到‘刚需’客户的购房心态,同时,投资者购房冲动也会进一步抑制,尤其是高房价的一线城市。”兴业证券房地产业分析师张忆东认为。
  央行对北京市2011年第三季度1400户城镇储户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储户第四季度购买住房意愿比例仅为14.2%,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接近2008年一季度水平。
  另外,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日前发布的8大典型楼市库存调查报告显示,截至9月底,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厦门、南京、济南等8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达4045万平方米,同比新增952万平方米,增长约30.77%。“由于2010年的高新开工增速和施工面积增速暗示2011年潜在的供给充足,随着四季度推盘高峰到来,市场供应量将继续上升,一旦销售承压,将会直接导致库存量增加,开发商资金周转压力可想而知。”张忆东进一步表示。
  不可否认的是,在房价尚未下跌、投资资金尚未转移至其他投资渠道前,房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告诉认为,目前的楼市调控政策不会放松。“在开发贷收紧、按揭贷款利率上升、市场信心不足的多重因素影响下,房地产下行的趋势会进一步确立,楼市拐点只会渐行渐近。”

乖乖猪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10-02-01 
帖子
1065 
啥意思哦,已经贷款了的,要张利息吗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帖子
2396 
我也看到了,国家多敛点民脂

最受影响还是老百姓

这个对有钱人不会有什么影响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一线城市均已上调首套房贷利率 或将持续至明年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