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7 | 浏览: 82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快乐昊昊妈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08-05-10 
帖子
1847 
1
发表于 2011-7-10 18:2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妈妈我上不了好学校都赖你
  在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眼中,“小升初”已经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有个念头在王雪梅脑海中挥之不去——“是不是我耽误了女儿的前途?”
  原来,她的女儿吴羽佳从小就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身为中队委的她,成绩优异、热心班集体工作,连续在五、六年级被评为区级三好生。“原以为‘双区’三好生能保送区里最好的初中校,结果发现事情远没想的那么简单。”王雪梅说,女儿虽然获得推荐资格,但由于没有足够多的竞赛证书和特长证明,最终仍与区里最好的两所初中校无缘。
  最令王雪梅伤心的是,女儿失望地责问她:“妈妈,你为什么不像别的家长一样逼我去参加竞赛呢?我上不了好学校,都赖你!”
  虽是“推荐生”还要再排名
  “女儿出生后,我和老公就决定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王雪梅说,她和丈夫都是大学学历,工作稳定,“我们没有什么人生遗憾要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只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于是,他们也送女儿去学琴棋书画、学英语、学奥数,但从未要求女儿一定要考个证书或是得个奖回来。“女儿所在的小学是区里的热门小学,她一直是班干部,性格很开朗,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我们觉得将来升入好初中没什么问题。”就在王雪梅夫妇为他们的“快乐教育”理念在女儿身上得以实现的时候,小升初的残酷现实给两人当头一棒。
  女儿所在的那所小学,今年有120多名毕业生,能获得推荐的名额只有13个。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可以免试直接进入全区的7所优质初中校。“虽然给初中校排名是教育部门所不允许的,但在民间,家长早已给这些学校分出了三六九等。其实,在7所优质初中校中,真正让大家都削尖脑袋往里挤的学校,就那两所。”在王雪梅眼中,其他5所优质初中好比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几天前,班主任通知她带着孩子去填报志愿时,王雪梅才明白,即使获得保送推荐资格,这几所学校也绝不是你想选哪所就能上哪所的。到学校了解情况后,王雪梅得知,全校入围推荐生的孩子有14名,最终将从中择优推选出13名获得保送推荐资格。原则上,这些推荐生是第一批填报志愿的,他们可以从全区最好的7所优质初中校中自主选择。然而,让王雪梅出乎意料的是,同样获得推荐资格的学生还要再次排名。
  “每所优质初中校分配到每所学校的招生名额也就两三个,填报志愿时,先从排名第一的学生开始选学校,然后是第二、第三……依次类推。”听了班主任老师的解释,王雪梅才明白,“好学校大家都想进,排名靠前的学生一旦把那两所‘顶尖’校的名额占满了,排名靠后的学生就没有机会了。”
  孩子家长都得“三拼”
  孩子:拼成绩、拼证书、拼特长
  那么,“推荐生”之间的排名是怎么排出来的呢?对此,一位小学校长回答得很简单:“先平时成绩和综合素质水平报告单,在这些成绩都相同的情况下,再看特长。”
  “去学校的那一天,一看人家家长手里一摞证书,我当时心里就凉了,早知如此,以前多让孩子考几个证书了。”每次谈到这些,王雪梅总是忍不住自责一番。她清楚地记得,当时几乎没有一个家长是“空手而来”的,多数家长都拎着大包小包,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证书。除了市、区级三好生证书外,大家纷纷亮出孩子“素质教育”的成果,诸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艺术特长生、“津门好少年”、全国小学英语竞赛等的获奖证书和奖状。
  当时,一位家长带来孩子的30多个获奖证书,让其他家长羡慕不已。“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去年,我带的一个学生获得近100个各类证书。”班主任的话,在家长中引起一片哗然。看着自己手里只拿着女儿获得的书法、英语比赛和钢琴六级等几张证书,王雪梅明显感觉到底气不足。果然,女儿最终因为获得指定奖项不够,只排在“推荐生”的第九名,失去了保送进那两所“顶尖”校的机会。“老师,必须要有证书才行吗?我的孩子挺多才多艺的!”王雪梅有些不死心地问老师。老师很客气地回答:“这些学生个个多才多艺,如果没有证书,怎么证明您孩子优秀呢?”
  由于心仪的重点校报满了,有的家长干脆放弃了推荐名额。王雪梅犹豫再三还是没有放弃保送,她说:“本来可以让孩子参加统一检测,考入那两所‘顶尖’校,但怕孩子压力太大,最后还是选择一所口碑不错的学校。”
  很快,学校公示了所有推荐生名单并宣布:入围14名,名额13名,其中有3名放弃保送资格,多出的两个名额不再向下顺延给其他学生。
  家长:拼财力拼精力拼关系
  想起女儿的责问,王雪梅虽自责但也有点委屈。
  “其实这些年,为了培养女儿我们没少花钱、没少花精力。”她简单算了一笔账:
  奥数班:女儿从三年级开始上奥数班,每课时30元,每次2课时。按每周上一次计算,每年就要花费约3000元,三年下来就是9000元。
  钢琴班:一对一授课,每节课的费用在120元至150元之间,孩子学琴一般从五岁开始,以每周学一次琴来计算,加上买琴的钱,几年下来约花费8万元。
  剑桥英语班:每学完一级的课程约需1000元,三级学完约需3000元。
  教辅班: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给女儿报了语、数、外三科的辅导班,加上资料费以及来回接送的花费,到六年级毕业花费了至少万元。
  仅以上几项粗略估算了一下,几年下来的花费就超过了10万元。“其实让孩子参加各种课外班,对孩子和家长都是考验。它不仅耗费金钱、耗费时间,还挑战人的意志。”王雪梅说,“拼关系我就不想说了,那是明摆着的事儿,想想都让人脑袋疼……”
  实现教育均衡是解决之道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小升初”政策经历了从统一考试到择校再到主导均衡的三个阶段。据一位具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校长回忆,从前“小升初”最初实行统一考试,重点学校根据分数选拔。那时的“小升初”考试就是学生和家长的一场“恶战”。为了让孩子进入重点中学,六年级的学生就已陷入了题海战中。《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在义务教育的理念下,中小学生“就近入学”渐次推行。“但事实上,家长对就近入学并不买账。”这位校长无奈地说。
  “九年义务教育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非竞争性、非淘汰性的,‘小升初’本来是不应当有关卡的,如同从五年级升入六年级一样。只是在近年来初中择校风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小升初’才成为令家长和学生寝食不安、焦虑不已的‘难关险道’。”对于“小升初”乱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如是说,“造成小升初择校乱象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家长和全社会对追求优质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目前的教育资源仍没有实现真正的均衡化。”
  “今年继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和推优的做法,具体标准下放由各区县自主决定,真正亮点是对信息公开的要求,规定学校须公示录取学生的名单,因为透明、公开的程序,是保障公平、公正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杨院长同时指出,与结果的公开相比,人们更关注推优的标准和过程,它成为对录取公正性最重要的检验。据介绍,推优方式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基本依据,参考以往学习成绩,也考虑学生、教师、家长的评价。这种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依据的评价理念无疑是正确的,但由于脱离了可以明确量化的“硬杠杠”,人们难免担心人情的介入

Rank: 21Rank: 21Rank: 21

宝宝生日
20070529 
帖子
10694 
不管怎么说咱们只希望孩子快乐健康.而将来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了.接种而来的事儿 也许是咱们不听到的.但是有什么方法必免呢.不给孩子压力也不会让孩子将来埋怨咱们.
麦麦妈

青铜长老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宝宝生日
2010-10-25 
帖子
20504 

每月论坛之星


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null 
帖子
3934 
既然孩子成绩本身就不错,那就让孩子尝试着考一下啊~考上最好,如果没考上那就是实力不如人,也没什么遗憾的了~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帖子
611 
孩子们真累
溪娴妈妈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10-03-15 
帖子
1333 
还是坚持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非要上那个什么所谓的顶尖学校吗?如果家长不给孩子灌输那种观念,孩子根本不会那么去想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还是那句话:只要孩子的道德标准达标了,我就不要求其它了。
恬恬宝宝

青铜长老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宝宝生日
2015-01-01 
帖子
15328 
要我我就告诉她,有梦想自己考去,谁也别赖!
津房置换 果果爸

高 三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10-12-08 
帖子
1332 

妈网认证经纪人

中国式教育下的畸形产物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虽然有点早,但看了这个我还是提前郁闷了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