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2 | 浏览: 809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虎子

一年级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01-16 
帖子
25 
1
发表于 2011-6-15 17:09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累积式”教育法的特点:
1、
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应用中医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观点:中医是我国的传统瑰宝,中医理论,讲究标本兼治,中医治病,一般是通过“疗程”这个概念,通过一段时间的施治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教育与中医有许多相通之处,也要标本兼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仿效中医采用“疗程”的概念。
2、
采用跟读法:跟读是所有家长和老师用得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遗憾的是,采用跟读法录音的教材,却一直非常稀少。特别是亲和力极强的童音跟读教材,书店里基本上找不到。累积法需要的童音跟读教材,由赖国全老师亲自编订,并由其女儿佳佳完成配音,为实施经典教育提供了方便科学的教学手段。
3、
教学内容定量:累积法主张一天的学习量为400字左右,这是根据儿童的成长规律科学总结出来的学习量。一般儿童的专注期在5-10分钟以内,而我们正常说话的频率大约是200/分钟,跟读是一句话读二次,像三字经的语音,跟读400字的时间约为8分钟,这个学习要求在儿童正常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范围之内。不过学习量是一个参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灵活掌握。
4、
教学时间周期性:中医施治中的“疗程”概念,在累积法中有很好的应用,累积法提出的400字的学习量,不仅是一天的量,也是一周的量。也就是说,一周学习同一段内容,本周新内容学习之前,复习上一周的内容,按此周期循环下去,课程管理简单方便,易于坚持。
5、
离散教学的原则:一次学习时间约十分钟,一天二、三次,每天学习时间约半小时,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方便就什么时候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离散的教学要求,不占用大段的时间,不影响孩子其他正常的生活习惯,不但非常适于家庭应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不想使正常教学计划受到影响的学校、幼儿园,也能够方便的渗透进来,开展有效的经典教育,因此,其意义也是广泛而深远的。
6、
无而而为的原则:累积法要求每天抽很短的时间读诵经典,但是并不要求孩子背诵,唯一的要求就是坚持每天完成读诵任务。教学效果通过周期的学习累积达到,不需要强求,一定的量,用一定的周期重复学习,只要时间一到,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达到背诵或识字的目的。这种教学形式让孩子、家长和老师都非常轻松,没有任何负担。而且越进行下去,随着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会越来越体会到累积法的神奇效果。


芃芃妈

白银长老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宝宝生日
2008-08-18 
帖子
27767 
学习
虎子

一年级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1-01-16 
帖子
25 
你好,看得出你是一个用心的妈妈,两岁多的孩子正是早教的重要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记忆力最好,让他读经典,启迪孩子的智慧,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好习惯,上学就不用操心了。现在用“累计法”开始学习,到上学的时候能认3000-5000字呢,我家宝宝从出生就给他听经典,现在5个月了,看到书就很兴奋,虽然他现在还听不懂,但有记忆,1岁多就可以教他读书了,越早效果越好。比如《弟子规》,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很上口,孩子边玩边学,不但能认字,还学到一些行为规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宝宝生日
2014-01-01 
帖子
45 
学习一下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简单、经济、高效的教育法—“累积式”教育法 ...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