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越来越多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们认识到了早教的重要性,但是家长们稍有不注意,就很容易陷入早教的误区。
误区一:期盼出现“神童”,片面强调智力开发
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神童化”,将孩子是否拥有高智商与早期教育挂钩。家长们误认为早教就是单纯的智力开发,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早教的含义包括感知、动作、语言、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他们将特长教育等同于早期教育,认为学得越多越好。
误区二:只重结果,用可见知识量衡量早教效果
“家长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教,不惜路程遥远,也不惜花时间,专程送孩子来上课。”金宝贝早教中心的老师表示,家长们是热情的,但也很心急。正是由于心急,很多家长犯了“只重结果”的误区,用可见的知识量来衡量早教学习效果。这是家长在早教误区中最为严重的一点,家长们不知道如何判断、鉴定孩子的早教学习学到了什么。
误区三:只重效果,家长热衷让孩子考级考证
当孩子到了幼儿园阶段,各种兴趣班就出现了,在这个时候,家长们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者目前在社会上比较具有竞争力的特长给孩子报班培训。并且,在报了兴趣班后,家长还会压制孩子过量练习,让他们去考各种技能的等级证书。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
误区四:教育是学校的事,一些早教事宜由老师搞定
有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我给孩子报了最好的早教机构就可以了。其实,早教是由家长为主体,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父母是早教的关键环节,可以说早教对于家长的教育要大于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才是施行早期智能开发,培养兴趣点,引发求知欲,培养良好行为道德习惯、健康人格等的场所。学龄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误区五:负面引导,孩子受到不良行为习惯影响
很多家长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孩子从小就受到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给早教带来了负面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带孩子来参加早教学习时,迟到了,家长往往都不以为然,这就给孩子带来一个信息:可以迟到。以后就会养成拖拉的不良生活习惯。别以为孩子小,他就不知道大人的行为是表示什么,其实孩子对外界的一些信息,是很快吸收和模仿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在这方面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