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才看了不知哪位妈妈发的贴子,说了一些看法,我感觉挺好的,但自己想补充一些。
1.关于室内活动 如人数较多,应将宝宝分组
分组方式可以两种,
A按年龄分,这是比较简单的,但我并不赞同,这样不容易达成互助的形式,但对于小于2岁的宝宝,还是按年龄分吧。
B按人数分,这要求比较高,最好是各年龄段均匀分布,如2个1岁的,3个2岁的,4个3岁的,。。。,这样,大的可以体验哥哥姐姐的感觉,小的可以体验当弟弟妹妹的感觉。能出现互帮,互助的教育模式
2.关于人数限制 用钱或用妈豆
这也分两种
A,用钱限制,这个比较简单,但会让人烦感。时间长了,会损失一部分会员。这应该不是妈网平台的初衷。但遇到手工操作等项目时是可以用钱来限制人数的。
B,用妈豆,这个操作就难一些了。我的建议是,每次确定了某人参加,就扣除相应的妈豆,如100妈豆,参加活动了,就给补上50豆,写了活动体验了,再给补50豆。当然,写得好加精就另加豆豆,这要看版主的态度了。用妈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激励大家写贴赚豆的决心。
3.人手不足的问题 用志愿者来当替补
这个得细说:
我的想法是,好多参加人不太守规矩,这完全是因为他们无法体会组织人员的辛苦,很多家庭一来就全家总动员,那多出来的人就成了“碍事的”,这些人完全可以当志愿者帮着组织一下活动。估计爸爸们居多!!很多时候我看到妈妈们带宝宝玩得不意乐乎,爸爸只拎着水瓶、像机瞎转。还特爱站在通道上,防碍其它孩子们做游戏。建议把这些爸爸组织起来,可以帮其它家庭照像,比如某位爸爸只管抓拍玩滑梯的宝宝,另一位爸爸只管抓拍玩蹦床的宝宝,当然如果爸爸们较多,就可以每个项目2位爸爸,一个抓拍精彩瞬间,一个维持秩序。之后大家汇总照片。对于当过志愿者的家庭,应该给妈豆+实物做奖励,这样又可以把爸爸们固定下来--不让他们到处溜达,又可以更好解决妈网人手不足的问题。
4.对于大宝宝,多组织室外的活动
过了春节天气就一天天变暖了,室外活动人数的限制要小,而且我自己感觉宝宝们应该是室内有余而室外不足。当然这就要求宝宝们年龄大一些。3-6岁可能是最佳活动年龄,而这是否能与各早教中心达成一致需要妈网的攻关能手积极努力!但我看美吉姆的宣传材料是对1-12岁孩子进行体能训练的。相应可以找些做操、跳舞蹈、练跆拳道、写生画等方面活动。
5.按区组织活动 再给妈网增加些难度哈!
比如这次活动在河北区,下次活动在河西区,这样可以组织同在一个区的朋友认识,像前几天想扮圣诞老人的活动没有组织起来,就是因为大家都不熟,也不知谁跟谁住得近。按区划片组织活动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人数能限制,妈网的工作人员也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网内的各家细况。现在的情况是大家认识工作人员,互相不认识,且工作人员不认识大家。
熟悉后的妈妈们,再参加妈网的活动,决不会愿意在熟人面前“丢”面子,这样抢礼物呀、占座位呀的情况就会大幅减少。
以上是我的看法。总结起来就是拿妈豆当有效武器,将志愿者爸爸们组织起来,在天气好时多组织室外活动,按区片划分,让群里的妈妈们互熟,让工作人员更好的了解网内的妈妈们。
刚看了妈网姐妹们那么多给力的评论,老感动了。这又想起一事,如果有大些的宝宝,6-12岁的,我感觉让他们当志愿者才更好。这可是非常陪养宝宝的能力的哟,当然会辛苦些了。你们说呢??
[ 本帖最后由 wzw_xf@163.com 于 2011-1-4 15:0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