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医疗资源紧张, 宝宝生病时家长常会犹豫该不该去医院,《医知袋鼠》特邀首都儿研所 儿童保健专家戴耀华为您讲解: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
[p=25, null, left]宝宝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去医院:
[p=18, null, left]发烧宝宝高烧,体温超过了39℃,发烧时间超过24小时,在采取了降温措施以后,依然没有好转……
发烧并发生了 惊厥,或者宝宝曾经发生过惊厥,抑或家族中有人有人有高烧惊厥史;出现这些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p=18, null, left]
咳嗽如果 宝宝咳嗽了几天,病情还在加剧,或出现 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
[p=18, null, left]
呕吐不仅是胃肠自身受到感染会引起呕吐,甚至像中耳炎、脑膜炎、扁桃体炎、闹尾炎等其他疾病都可能引发呕吐。如果宝宝出现反复呕吐、上呕下泻,并伴有38℃以上的高烧,或出现脱水等症状,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p=18, null, left]
头痛如果头痛并发烧38℃以上,或伴有喷射状呕吐、颈部僵直、眼睛怕光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p=18, null, left]
腹泻宝宝如果出现持续多次腹泻,或腹泻伴有呕吐,应立即就医。
[p=18, null, left]便秘如果 宝宝大便时感到疼痛,或者发现宝宝的尿布、neiku上有 血迹,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
[p=25, null, left]
宝宝害怕去医院怎么办?
[p=18, null, left]
杜绝恐吓对待调皮的孩子,平时避免用“不乖就带你去医院打针”这样的恐吓。如果宝宝平时就误解治疗的意义,生病时就不会合作了。
[p=18, null, left]运用游戏为宝宝准备玩具时,可以准备些扮演游戏,让宝宝扮演医生、护士或是生病的小孩,这种训练对他很重要。在这种游戏中,宝宝对于自己无法控制的情况,会获得一些了解,以后不管是去看病还是必须住医院时,他都会比较容易接受。
[p=18, null, left]
讲故事引导宝宝对医生、医院恐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熟悉医院,害怕打针,父母平时不妨利用空闲时间讲讲医院里的一些事情,如生病了为什么要看病,药和医生可以帮助病人解除痛苦等,从而在心理上减轻宝宝对医生和医院的恐惧感。
[p=18, null, left]
熟悉医生定期带宝宝去做健康检查,一方面可以 知道宝宝的健康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让宝宝有机会去了解医护人员并不只是给药、打针的可怕人物。当 宝宝2岁左右时,就可以向他解说测量 身高、 体重或听诊的目的在于帮助大人知道宝宝长得好不好。
[p=18, null, left]
心理准备如果宝宝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有一些心理准备,就比较容易把对父母的信任感,转移到即将照顾他的医生、护士身上。
[p=18, null, left]
转移注意力看病时,不妨采用转移宝宝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宝宝的恐惧。比如,让宝宝带上最喜欢的玩具和书籍,还可以为宝宝准备果汁、水等安抚情绪的食物。
[p=25, null, left]
别跟宝宝说打针不疼
有的父母往往对需要打针的宝宝说“打针不疼”,这是不对的,因为宝宝自己会感觉到疼,知道大人在骗他。正确的方法是告诉宝宝打针会有点儿疼,但为了治病必须忍住,鼓励宝宝勇敢地面对。这样,宝宝虽然仍对打针有恐惧感,但却可以自我安慰。
即使有的当时没能忍住哭了,打针结束很快就会过去。这样,宝宝就增加了一种勇敢承受痛苦的体验,这种体验对宝宝来说是有益的。 转载声明:请注明文章来源《医知袋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