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第一个人际关系,是他和主要照顾者之间的关系。亲子之间建立安全稳定的信任关系,对孩子一生的人际互动都有长远的影响。
7 e! u5 I9 N3 k
1 l* c3 z# W% X+ _0 P$ l0 B幼儿的气质会影响身边大人对待他的态度,人们总是会花较多时间和注意力在比较友善的孩子身上,所以,个性随和、爱笑的孩子,比较常有人抱、有人逗他玩。/ W( d# M H( E4 p; I: U
但是,不是每个孩子的气质都是这么甜美。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较敏感、焦虑、爱哭闹,或是酷酷的、有个性、脾气暴躁、爱唱反调,或是太害羞、不善与人互动。面对这样的孩子,往往让父母感到精疲力竭、失去耐性,或是容易被激怒,很难有好脸色,甚至造成过度处罚。
% z3 u X5 h! b3 ^- q# u# Z/ S& j+ U- U6 }+ _
因此,天生气质较难相处的孩子,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如果父母不够有自觉,就比较难和这样的孩子建立正向关系。父母对孩子的负面响应,更加深孩子对人的不信任感,形成恶性循环。父母必须自我觉察,了解孩子做出令人不舒服的反应,是他天生气质使然,并非故意使坏。有了这些觉察和了解,才能让自己维持稳定的情绪,建立正向的亲子依附关系。
* U, x5 O1 S- B0 D4 y' E7 K针对孩子独特的特质,予以相应协助1 J" Z# [" C+ Z1 e' ]& Q
; L b: G8 i$ R5 |' k x1 活动量大的孩子6 a g5 ]4 C m) Q# X5 t! M2 |
6 A+ A& q+ p$ R( G
这种孩子很容易进入一种人来疯的状态,所以适合小团体活动。最好多安排几位安静稳定的孩子一起玩,可以借由团体的安定力,让好动的孩子可以稳定自己。孩子太疯狂时,要适度的提醒他休息。
$ L4 d7 J8 k# h& w- a活动量大的孩子用身体说话,看到喜欢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冲过去抱住他。有时候因为动作较大,游戏的方式也比较粗鲁。孩子因为无聊又闲不下来,会一直逗弄别人,像是搔痒、拉别人的头发、捏别人的脸。自己以为这是一个好玩的方式,却让同伴很不舒服。孩子常常不知道人际的界限在哪里,会很突兀的介入一个团体,或侵犯别人的个人空间而不自知。
; [- r% s% O0 L! r1 ?, M父母最好能观察孩子和同伴相处的方式,然后和他讨论,告诉他哪些行为已经侵犯了别人,让别人不舒服,别人的哪些反应和表情已经透露不高兴的讯息。最后,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别人也能接受的互动方式。
Q9 H7 I. r% N3 e/ Y% J J
: V3 d+ H: v- M+ p5 _2" B( p# ~, F0 Y! ?2 V
情绪反应强的孩子6 A: d& _4 c) @4 ?
& ]7 E% \3 ]1 S, C1 p9 f
常会因为小事情反应强烈,容易成为同学逗弄的对象,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习控制情绪和平静自己的方法。首先,要教孩子辨识出那些容易引发他情绪失控的对象,尽量减少和他们在一起互动的时间。接着,孩子可以在觉察到情绪爆炸的警讯时立刻离开被激怒的现场,在心里从一数到二十,帮助自己平静;或是学习把激怒他的同伴想象成一只好笑的恐龙,就不会受别人影响而生气。8 j; ^) s# [* _* s- N- r. ]6 a1 h
2 w* o/ L$ E5 g
7 x! o6 c6 a' O! i [" h( q! s
* @$ L* C/ n9 T' V Y4 w b: c% U
3 害羞退缩的孩子4 t2 ~* g4 ], q& l+ w/ u3 |( \" E
4 Q: L' e5 d$ T# m3 B# M3 U6 T在交朋友的过程中容易感到紧张焦虑,如果要他同时面对很多个小朋友,他会不知所措。所以,他最好先从和一个小朋友的互动开始,等熟悉自在之后,再慢慢增加新的朋友。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人际模式也不同。有的人外向开朗,喜欢交很多朋友;有的人内向安静,喜欢和少数的朋友维持深入稳定的关系。这两种方式都很好,重要的是心里是不是感到满足。 7 ~$ u: G& m; c, d+ O
4 坚持度高的孩子* v; Q7 G+ E: S
! q5 k5 E* g4 O3 h/ d
在和同伴相处时容易坚持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认为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最好的。这类孩子在团体中喜欢当老大,希望别人都听他的。久而久之,大家就不会想和他一起玩了。坚持度高的孩子一定得学会“协商”的技巧,提出自己看法,也听听别人的意见,尽量想出能够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例如先采用方案一,再采用方案二,或是用定时器来轮流。
1 p) k/ A* O6 K+ m
4 |6 u* w8 O& v. }4 M5 U7 f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当我们明白,孩子的许多行为反应和别人不同是来自于他的气质表现,不是故意与自己作对时,我们对这些行为的接纳程度也会提高许多,也比较不会试图强迫他们进入我们所设定的模式。8 L( ^2 g1 \1 y9 I! V' r, r
身为父母,在学习如何教养孩子之前,应该先停下脚步来了解孩子,才能用适合他们的方式,帮助他们适情适性的发展。从欣赏的角度,看待他们与生俱来的特质,并且帮助他们往正向的方向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