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懒洋洋@tj 于 2014-7-8 16:31 编辑
先来说说,嘛是三伏贴,能治嘛病——
三伏贴,又名天灸,传统中医的治疗法。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使人体之阳气得天阳之助和药物阳气的疏通达到温阳利气,驱逐内伏寒邪,增人体阳气和免疫力,达到治病和养生的目的。中医学观点认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三伏天阳气最旺盛、人体经络疏松,药物易于渗入人体甚至病灶,因此在人体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敷贴、针灸、埋线、刮痧、拔罐等中医治疗手法,能起到调理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冬病夏治”适宜处于疾病缓解期或稳定期的人群,所以,在选择“冬病夏治”之前,一定要先分清自己目前是属于疾病状态呢,还是处于非急性发作期。如果是疾病期,则最好让医生根据病情和体质,辩证施治。此外,中医贴敷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像一些慢性病患者,如果原本还有正在服药的话,在敷药期间也不能盲目减药或停药。

再来说说,该嘛时候贴——
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每一伏施以穴位贴敷数次,一年共三伏,疗程为三年,治疗过程中还可根据患者需要适当配以外洗与内服。
2014年三伏帖具体时间为:
初伏:7月18日—7月27日
中伏:7月28日—8月06日
末伏:8月07日—8月16日

三伏贴适合所有的人吗?
不宜进行敷贴治疗人群 1、孕妇 2、糖尿病患者 3、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的人 4、皮肤有破损者 5、疾病发作期(如发烧等)病人 6、1岁以下的儿童
体阳燥热者慎贴 “冬病夏治”适用于病性属寒、属阴的患者或体质偏寒、阳虚、气虚的人。否则,三伏天贴敷后,不仅效果不佳,而且还可能会“火上烧油”,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拿慢性支气管炎做例子,通常在秋冬季节呈加重趋势,夏季进入缓解期后肺肾两虚,通过在三伏天贴敷药物可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对于一些有咳浓痰的老慢支患者来说,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也是寒性疾病,但其实不然,机体在受到寒邪入侵时,自身会产生“热气”与之相抗衡,如果机体反应过度,原先的寒症就有可能转化为热证,从而出现咳浓痰等,对于这类咳浓痰的老慢支患者来说,如果在三伏天贴敷温性的药材,反而会使体内的热邪更加旺盛,入冬后,病情也就较前更甚了。 最后,咱再说说有啥需要特别注意的——
(一)儿童
1、每半小时查看一次:由于小孩年龄小无法正确表达自己帖敷部位的感受,因此家长应该要关注孩子贴药后的情况和皮肤变化。
2、留意帖敷皮肤反应:贴敷部位皮肤有破溃、感染、皮疹等情况,不能贴敷;若出现轻度痒感,属于正常反应;若皮肤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等现象,应揭掉药贴。
3、避免重口味饮食:要饮食清淡,少食生冷、油腻及过咸的食物。避免让孩子吃辛辣、寒凉、刺激性食物,海鲜、牛羊肉及生冷食品也最好不要食用。
4、不穿紧身衣服:贴敷时最好穿着透气性较好、较为宽松的衣服。
5、避免受凉:贴敷当天要避免吹空调、风扇,不要进食冷饮。
6、发热、咽痛等暂停帖敷:如果孩子有发热、咽痛等症状,应暂停贴敷。
7、过敏反应:对于皮肤比较敏感的小孩,家长在帖敷前须告诉医生,改用防过敏胶布。
(二)成人
1、成人敷贴4-6小时,根据个人体质的耐受能力,贴敷时间可作适当调整。
2、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灼热感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治疗。
3、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绕,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4、贴敷期间忌烟酒、生冷、辛辣、油炸,忌食海鲜、羊肉、蘑菇、豆类等发物。
5、夏季气候炎热,衣着宜凉爽,贴敷后不要剧烈运动,避免过多汗出。

三伏贴不可自己随意贴敷,穴位选择不准确,直接影响药效。
由于每个人的病症都不一致,因此用药也不尽相同,必须选专业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