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狼城诱惑 于 2012-5-7 02:01 编辑
今天,被两个人的文章感动。
第一个是妈网的游游妈,未经她的允许我把她给我的信贴了出来,因为真的被感动。我在妈网写了很多心得,但写的越多越觉得我一直都在“孤军奋战”,甚至有时候莫名其妙有些孤单的感觉,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却突然找不到可以拉我一把的人。
游游妈是第一个给我写了这么长信的人,虽然她的字里行间只是说了一些自己在育儿上的感受和方法,但她给了我一种力量,我说不清那到底是什么,也许和我最近心情有关,又或者今天恰巧我有些伤感,可她给我带来了一些温暖。总之,当读到她说:诱惑,你要坚持你要继续的时候,心里真的暖暖的。
游游妈信文如下:
诱惑,你好!看过你很多帖子,早就想给你写点儿啥,但有了孩子总是忙忙活活的,直到今天才动笔。主要是表达对你的崇拜,哈哈,真的觉得你挺棒的,自己带孩子还有精力干这么多事儿,你就是我滴偶像,更重要的是,我脚着你所宣扬的育儿理念是正确的或者说原本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只不过现在的人们过于望子成龙,急功近利而丢失了原本正常的观念。
自打孩子出生,我就不断收到营养品的广告和信息,好像咱们孩子个个都先天不足赛的。去医院体检,大夫也常常叮嘱:吃伊可新,至少吃到一岁。表面上答应,但我几乎从没给孩子吃过。添加辅食后,每顿饭都是用各种食材亲手做,从来不买市面上的奶粉、米粉、营养面条、肉松。对于所有这些人工合成的东西,我是打心眼儿里不放心,排斥!
现在社会大环境不好,人们往往更重视经济利益,商家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向人们灌输错误信息,比如喂养方式,比如早教,比如成长水平,但是相对于各种价格不菲的营养品、高档玩具、亲子班来说,我倒是觉得孩子们更加缺少的是父母的陪伴、微笑、拥抱和可贵的自由。
看到有些家长以“为孩子好”为借口,让孩子干这干那的我就着急,当家长了,难道咱就不能多学习学习,了解了解下孩子的自身发展规律,非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吗?外人看来,我可能是个过于宠溺孩子的妈妈,比如,孩子想摸摸刀,虽然比较危险,我会让他摸,告诉他:这是刀,切东西用的,刀危险,切到手,疼;比如,孩子玩儿沙子,发现可以把我的手脚都藏在沙子下面,虽然保持一个姿势半个多小时很累,弄的衣服都是土很脏,我会随他去埋;比如,孩子吃饭,当发现自己可以控制勺子,并且能够把勺里的食物放到嘴里后,便不断要求自己吃饭,虽然他吃的很慢而且遍地狼藉,我也会耐着性子等他自己吃完。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惯孩子,但我总是希望能够更多地遵循他自己的意愿,陪伴而不打扰,不刻意,不灌输,等他需要我帮忙时我再帮上一小把。
都知道像巴学园那样的学校对孩子是有益的,但又不得不屈从于目前的教育体制,可是如果每个人都屈从的话,现象是不会有所改善的,孩子还会被继续残害下去的,呵呵,说的有点儿严重了,可有些事实比我说的要严重百倍。所以,诱惑,你要继续啊,让更多的妈妈看到正确的理念。
呵呵,写的有点多了,一说起来就刹不住车。因为工作不用坐班儿,所以我也是自己一个人带孩子,有时带孩子的方法会遭到其他人的指指点点,每到这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脚。其实做家长真的是一种自我修行。能在狂风暴雨中做到心如止水,需要一颗坚定的心,相信自己,相信孩子,比信谁都靠谱!你说呢,诱惑?
第二个感动我的人,是冰糖姐姐,文章出自5.1日她来参加华德福教育体验的心得。
冰糖姐姐是母乳会工作组的妈妈,但我们俩在育儿方面交流不多,今天也是第一次正式的看她写的东西,又一次被感动,很鼓舞人的文字。
理想照进现实——华德福教育
转载于冰糖姐姐空间
很偶然的机会在妈网碰到了捡贝壳,并成了一名宣传母乳的志愿者,很自然地结识了巳申老师,很放心地选择了爱儿园作为宝宝的唯一的备选幼儿园。
得知五一可以去爱儿园体验华德福教育的消息时,我很欣喜,终于有机会体验并享受一下巳申老师带给我们的华德福理念了。
五一那天正一鸣爸爸也没事,正好一家三口去。我家距离爱儿园不远,15分钟的路程,所以一直不着急,准备早餐、吃饭、收拾……,等我们到园里时,却已经是9点40了。
狼城诱惑、彦泽妈、桃夭夭她们已经围在桌子旁开始手工了,我家一鸣虽然是第二次来,可在陌生环境一下子看见这么多陌生面孔,撇着嘴就要哭,我就赶紧抱着他离开人群,先熟悉别处环境,到储物的小柜子前面,小家伙一下子迷上了给开门、关门、cha钥匙、拔钥匙,不一会儿,他居然不自觉地笑了起来,看来已经放松了,等他爸爸带他去看书的时候,我终于可以放心地离开去做手工了。
-
围在小桌子边,和其他志愿者妈妈有说有笑地做手工,真是一件很享受很放松的事情,不知不觉就像回到了小时候,跟姐妹没事一起织手套、织围脖、缝沙包、做香囊……,做手工可以让人精神专注、享受当下的时光,还可以把家里东西变废为宝,做成的爱心小玩具凝聚着妈妈对宝宝的爱,手工活真是值得大人孩子培养的一种爱好,很幸运,我一直对手工活有着很浓厚的兴趣。这次手工是做一个毛绒球,就像帽子的配饰那样的,这是我小时候曾经做过的,现在做起来还可以回忆起童年快乐时光的点点滴滴。
等手工活结束后,妈妈们唱着欢快的歌曲(应该是爱儿园每天这个时段的例行歌曲,很悠扬,只是我不会唱,也不知道歌曲的名字),开始收拾胜利的果实,并准备下一个活动——上午茶点。
这时候我正好起身去看一鸣,顺便喊他吃茶点。一鸣正跟爸爸在外面的沙坑玩。我很佩服巳申老师在室外有限的场地选择了沙坑作为孩子的乐园,沙坑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永远受欢迎的场地,我记得李跃儿曾经说过,应该让孩子多玩沙子和水这些能孩子迅速放松并充满想象力的东西。小家伙正跟爸爸玩的正起劲,这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已经进屋坐好了,我真不想打断孩子。这时候巳申老师过来了,亲切地微微笑,温和地跟一鸣说:“走,回家吧,吃茶点去。”当时小家伙就乖乖地下来跟我回屋去了。后来这几天,我一直想着巳申老师那一刻的笑容,那一刻的话,心里暖暖的,这是一个对孩子有着深深地爱的老师,一个对孩子有着母亲般耐心的老师,把孩子放在这里,我还有什么可以顾虑的呢?
茶点过后是偶戏时间。 偶戏是华德福教育特有的活动。对孩子而言,偶戏呈现一个更为真实且立体的空间,与观看电视所呈现的平面、冷应的感觉是不同的,偶戏带给孩子是温暖且有生命的感觉。一个个偶戏展示了一个小世界,这样一个小的世界是大的世界的反映。通过老师演示时的肢ti动作,通过偶的衣着,色和光的变化展现给孩子。这样的过程更好的滋养他们的感官,而且让他们感觉到很安全,能够得到治疗的力量,偶戏充满愉悦、自然和温暖。
巳申老师通过弹奏一段纯净优美的竖琴音乐引领孩子进入了华德福的偶戏 ——生日故事,整个偶戏过程,老师们动作庄重而优美,坐在草垫上的一鸣整个过程都一动不动盯着老师们,完全进入了故事美好的气氛中。过程中有的更小的小宝宝哭闹,巳申老师也是用亲切的微笑来安抚小宝宝的情绪,但是故事的情节丝毫未被打断。
一上午的体验结束的太快了,对于华德福教育,我了解的还不多,之前看过《窗边的小豆豆》、《夏山学校》,很憧憬书里面里的教育模式,但是巴学园以及夏山学校对我说依然是空中楼阁,感觉他们距离在天津的我是那么的遥远。后来听说了北京的巴学园,李跃儿成了我的偶像。再后来我听说居然天津也有对幼儿教育满怀理想、为天津幼儿教育谱写蓝图的人,我的内心再不能平静了,蒙特梭利也好,华德福也好,有这样像巳申对孩子满怀热爱和尊敬的人,我们应该感恩。
就像冰糖姐姐所说,我们应该感恩。感恩于有妈网这样的平台,感恩于结识了巳申,不管我们是相识于妈网还是母乳会,比起我们的父辈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可以毫无障碍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也像游游妈所说,也许我们不能改变中国的应试教育和传统模式,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放弃对美好的自然的教育理念的追求,也许我们只能为孩子努力3年,又或者我们可以努力6年,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一样在推进科学教育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努力过就不会后悔。
最后,对于我的散养俱乐部,我想更名为自然养育俱乐部。这也是巳申老师的提议,提及散养很多父母还是不能全面理解这里面的含义,总是感觉散养就是不管孩子,放任自流。
而自然养育,更能体现我们新父母对孩子的爱,给予最自然的养育方式,传播最健康的喂养方式,尊重孩子自然成长的轨迹,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为孩子营造最自由最美丽的成长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