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687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13-12-14 
帖子
569 
1
发表于 2015-3-22 16:0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纽约国际早教 于 2015-3-22 16:04 编辑

  儿童不合理用药比率达12%~32%
  根据家庭医生在线推出的一项《儿童安全用药调查》,高达53.5%的家长给7岁以下的小孩服用过颗粒药物,45%的家长会靠自己拿捏给小孩服药、执行“差不多主义”。专家介绍,在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比率达12%~32%。由于儿童用药方面并无明文规定,儿童药物不齐全、用药信息缺乏,每年有关儿童用药不当导致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专家提醒,7岁以下儿童不宜直接服用固体类药物,新生儿慎用外涂药。
  据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药学部主任药师何艳玲教授介绍,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高达12%~32%,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儿童对药品不良反应占12.9%,新生儿占24.4%,是成人的两倍。
  究竟是什么导致儿童不合理用药?何艳玲介绍,目前由于我国儿童用药品种剂型规格不全,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和包装,在我国3500多钟药物制剂中,专供儿童使用的仅有60种。适合不同年龄儿童服用的药类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儿童用药市场完全不能满足儿童患者的需求。在全国4000多家药品产家中,可以生产儿童药的仅约100多家,究其原因,儿童用药利润低,因而绝大部分商家都不愿生产。此外,医院或药店中购买到的药品中,缺乏对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方面资料说明。所以在人们现实生活中,有高达79%的药物是在没有获得儿童使用许可情况下,给儿童服用的。
  提醒:
  新生儿需慎用外涂药
  调查显示,53.5%的家长曾给7岁以下的小孩服用过颗粒、胶囊等固体制剂。何艳玲强调,3岁以下儿童不能直接服用药片、胶囊或颗粒等固体药物,7岁以下儿童建议也不要直接服用,许多家长缺乏儿童用药常识,直接给7岁以下儿童服用固体制剂,容易导致误吸入肺部引起窒息。“中国每年都会出现很多这样的情况,往往一个鲜活的生命,几分钟就没有了。”
  此外,部分药物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婴幼儿时期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婴幼儿吞咽药片有困难,大多不愿服药,给药宜用液体制剂,注意色、香、味和给药方式。

  在新生儿用药的过程中,何艳玲提醒,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切忌用胶布、氧化锌药膏及中医药膏。在对患儿的皮肤用药或者消毒时,一般不实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水杨酸、浓碘酊等,以免皮肤发生水泡、脱皮及腐蚀。另外,局部涂药面积不可过大,浓度不可过高,例如,硼酸,否则可能引起急性中毒。使用酒精过后一定要让其挥发,否则也容易引起小孩中毒。
  建议:
  用药3天应及时复诊
  何艳玲说,某些家长在给孩子服药时执行“差不多主义”,服药时间和用药剂量随意性比较强,假如孩子错过了时间服药,下次就多吃一点。但是,药物剂量都是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有严格的要求。用量过少达不到治疗效果,用量过大则会增加毒副作用,尤其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儿童,极易受到损害。
  儿童应该怎样科学用药呢?何艳玲指出,首先家长应接受用药教育,增强儿童用药知识,不确定时一定要咨询药师,在用药上要严格遵照医嘱。此外,对说明书上的剂量、适应症、用药时间和次数等要特别留意,杜绝使用儿童用药有禁忌的药品,并注意观测小孩身体的不良反应,如果出现要及时医治。一般情况下,用药3天,应及时复诊,并在医生指导下确定停药时间。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儿童不合理用药比率达12%~32%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