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11580
- 昵称
-
- 经验值
- 11580
- 在线时间
- 392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2-5
- 积分
- 11580
- 精华
- 1
- UID
- 24225
       
- 宝宝生日
- 2006-01-01
- 帖子
- 1506
|
: K1 j& v. S2 J' s; X- T
打孩子,也就是父母对孩子进行体罚,一般就是通过“打屁股”等方式树立权威,达到教育目的。在西方,打孩子不仅仅是家务事,许多欧美国家从预防虐待的角度,要求家长尊重孩子的人身权利,因此法律明令禁止任何人对儿童的体罚,包括“打屁股”。那么在美国当孩子犯错误、情绪失控或者胡搅蛮缠时,家长如何管教和规范孩子的行为呢?来听听这位在中国长大、移民美国的新派父亲老张在“打孩子”这个问题上的经验吧。4 [3 u- V* I( _
2 m' r- N7 F9 S- t
如果你是一个热衷打孩子的人,来到美国会感到处处不方便。有时候不禁会纳闷,那些老美不能打孩子,小孩“皮痒”了可怎么办?熊孩子不能打,美国人只好使用下列两个手段:1. Time out 2. Taking awayprivileges
' J: d: _1 \8 K; U' I6 t! ?
, q8 d( m$ ^$ U6 R0 N8 r% O
; j. ~' J1 y; y1 o0 pTime out- m1 z. d2 C8 P! X0 t1 I
怎么“Time out”翻成恰当的中文,颇让人费思量。最直接的联想是“罚站”,可是又不一定非让孩子站着。网上流行的翻译有“静思”、“隔离”、“独自反省”、“小黑屋”等等,老张翻译成“关禁闭”,取其从正常环境隔离的意思。
. j4 ^3 I2 _/ p% j9 A' p/ ^8 I- }) ~. @
所谓time out就是在孩子做错事或情绪失控的时候,把他/她带离当时的场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强制孩子冷静下来,最好还能反省反省自己错哪儿了。, A+ w: Y5 [! x; X9 |
9 K% [, c3 s* p O
Time out的精髓在于时间结束之后家长随即和孩子的谈话。千万不能时间一到马上放羊,那样孩子只会记得被大人收拾,想不起来为啥被收拾。不管用哪种办法,都要帮孩子把惩罚和他的不当行为联系起来,那样才有效果。同时这时候谈话也能安抚孩子的情绪,毕竟是咱亲生的不是?! X% p( g6 j. r$ A
% A; w) w7 b+ k* w% @' c
美国人如此热爱time out,以至于老张带一岁半的女儿去医院体检,都被详细教导如何施行time out。下面这段就翻译自医院发给我们的资料。- Q0 @" Z6 Z: `1 ?, l& {" y
1 D8 i. }' Q1 n% z% H规矩# K& A' u! r& Q, p- i8 |/ Y
教导孩子良好的行为举止。孩子做的好的时候要积极给予回应。/ n) I" U V; p- K( z# @
1 J! d( x6 t0 G
使用肢体语言,比如看起来不高兴,让你的孩子知道你不喜欢他的行为。7 ]% x6 V) [$ }. ^& \
& a; U/ f; s. p J
一岁半的孩子一天大概会干坏事30次。, R; E. a( E; w" X
2 t0 Y9 `: m* t: }& p不可以打屁股。
8 d7 O* o: Q+ Y- v9 z2 y
/ f& C8 r; s/ y1 {9 o9 Z/ B$ t给孩子立规矩如果有困难可以咨询医生。
8 A5 O) w5 q. |. o8 X+ P& T* p( _
1 S7 |* X1 J; G& S少量使用关禁闭。可以在小孩生气发脾气踢人打人咬人的时候考虑关他禁闭。% [+ p- @4 v' \1 l$ b3 G
6 n2 [) v, K1 T' v t+ x4 l: U! z& K选择一个没有玩具看不到电视的无聊的地方关小孩禁闭。这个地点要安全,不黑不吓人。比如地板上划块地方,或者用婴儿围栏围个圈,或者是弄把专用禁闭的椅子。不可以使用洗手间衣橱或地下室关小孩禁闭。
: Q" E) G# L4 B2 Q6 J+ [! W( k9 t+ |& P* o$ G: E3 `
不要吼小孩,使用轻柔的百无聊赖的语调(bored tone)1 H/ _, f1 J- `" }
$ H6 H8 ]& \9 [7 e4 t2 v) h# v如果在外面需要关小孩禁闭,可以关车里或者让小孩坐在地上或者椅子上。大人要陪着旁边,不可以把孩子自己留那里。
& I) I9 W0 c0 u: ]$ `2 j n% [; Q0 F" x& k5 d9 K# _& j
一岁的小孩关一分钟禁闭,两岁小孩两分钟,三岁三分钟以此类推,最长不要超过五分钟。使用计时器。5 h! c/ j" p) h
! Z. r, `7 W3 x9 ?3 D9 m如果小孩从禁闭跑出来,立刻把他放回去重新计时。
/ [; f- G6 a/ U/ `/ \: S0 l: f4 y: }% c
有的小孩需要被大人固定住,这时候大人可以从背后箍住他的肩膀。告诉孩子老实罚站你就会放开他。不要看他的眼睛,也别跟他多说话。表现的好像你一点都不介意这样一直跟他缠下去。要是孩子还往外冲,就把他拉进卧室把门关住。
1 D* y* D$ z& X3 a$ o2 W
: V8 h( I7 E4 v$ x0 T2 n* Q* ETaking away privileges3 p* }9 q8 d! V! s5 {
Taking away privileges适用于更大点的孩子,学龄儿童甚至青少年。
$ J T# N e3 D: V F7 C5 k6 ~+ o
# G% `6 ^' J5 h" ? H2 b5 yprivilege这个词字典里翻做“特权”,然而具体到这个管小孩的手段,更确切的意思应该是:Something regarded as arare opportunity and bringing particular pleasure.
) H# m( a) Y# U+ N; K3 ~( k3 q! s, O6 h O
翻成中文,“少有的乐子”;Taking away privileges
! W* }5 p$ ~3 N) M. \,“取消乐子”。比如你们基本上整天在家吃饭,现在说晚上出门吃大餐,孩子就有了一个“privilege"。结果孩子犯错了被你取消吃大餐,继续在家啃
2 [5 L+ M) ]& i5 A% Q8 D, @, D4 Z馒头,“taking away privilege”。
; b' g5 d- L9 ?# u4 X
: { ]. R; _( G1 |7 k4 l取消乐子最要紧的是找准孩子的痛处”(negative con**uence)
/ E& S6 n" p" h o' |4 ?' \& Z' ?3 ^1 p b, P5 d
孩子本来就不想出门吃饭巴不得在家看电视,你说我把大餐给你取消了,这就没找准“痛处”。老张相信各位抓孩子痛脚的热情和能力,然而孩子总是狡猾的,所以找/ ?# ]- P3 \+ F) X+ @. l
准了痛处还要确保没有疏漏才行。比如你拿走孩子手机不许跟朋友联系,他转头回屋上网QQ去了,这样我们做父母的不就傻瓜了吗?这种时候当然是要电话线网线一起拔掉才行。3 t# V2 X/ A- i3 ?2 j1 e( [
5 J7 T; i9 L5 w
除了猛戳痛处,有时候父母也要学习顺水推舟趁机下绊子的技艺( logical con**uence)
) z. W! Q* C H+ X0 v4 u" S9 k- [+ q
比如说孩子跟朋友在外头玩没按时回家,撞手里正好取消他下次跟朋友出去玩的机会。; Y. L3 _# D2 v3 C
% L1 f2 D) D# `9 M4 Q7 @" H1 p" X1 ~
Again,老张绝对相信各位让孩子纠结难受的能力,不过某些收不住手的时候也请注意,过犹不及。取消的项目过多,孩子愤怒值爆表,就没办法反省自己的行为了。而且我; Q, ]7 {: P& r% k; o7 n
们做父母的如此仁慈,取消乐子之前先给警告也不是不可以的,“你再怎样怎样,就会怎样怎样”,孩子还不听,“勿谓言之不预也!”& o5 a' ]3 D3 Q$ N" o7 x
2 c/ O5 y* f7 A9 h2 {8 L这里我们要区分两个概念:管教和惩罚(discipline vs. punishment)。管教的目的是贯彻纪律,让孩子改善自己的行为。纯粹的惩罚只为了让大人发泄情绪,就不会有这个效果,从而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从这上来说,打孩子确实是最愚蠢的教育方式。
5 N+ P3 W4 G" U# w& u( E" h. v q* A" Q' u% u0 L: Z
取消乐子最好设定明确的期限( u" ^4 P( }# V, V
6 `3 p3 A- ^' n& L比如“24小时”、“三天”等。有的父母喜欢说:“直到我能再次相信你”,“直到我说你可以才行”。这一类的说辞只会让孩子抓狂无所适从。研究表明,24小时是个比较恰当的期限,可以让取消乐子发挥最大效果(effective con**uence)。" C- j4 S) \1 T ]2 E( M
6 c/ g" \$ t) a8 x& z有的时候要给孩子机会把被取消的乐子争取回来- j) P3 E" V0 H7 _% q
9 J" p$ U! @) M* w- k0 c比如“打扫你的房间,保持清洁三天我就把手机还给你。”
. ]( I8 A m2 E2 u4 e" ?! W. z8 X2 ~* D$ |+ ~9 {
而一旦设下期限,父母就绝对不可以随意改变(Stick to your limits) t3 N+ N" E j. \+ G
, e# L: v4 z9 Z4 f; m8 \) d3 L
千万不能孩子哭一哭闹一闹,就算了算了。或者孩子卖卖萌撒撒娇又舍不得了。父母就是孩子的天,你在孩子跟前就是“口衔天宪”,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哪能轻易往回收?不然损害的不光是父母的权威,还有孩子的安全感,更会转而强化孩子的不当行为(reinforcethe
, p' H6 M1 Q) A |$ ]1 q) cnegativebehaviors)。有时候孩子一被罚变乖了,我们也不能说“你这阵表现不错,算了吧就不往下罚了”。老张的切身体验,
6 h( z3 Y P: N' S* c3 f只有父母一贯坚持,孩子才不会费功夫尽跟你闹,因为他知道跟你闹也没用。要是另一种情况,孩子整天在你这胜利,哪一次你坚持一下不松口,他只会认为是闹得不够,、这样下去恶性循环,孩子越来越难管。3 F# I& p% x' H, A" C
8 E' U& x" A" o* q
唯一的例外就是父母发狠说气话的时候,“有我在的一天,你就永远别想用手机!”这话说的时候过瘾,说完没法实践,总不能就拽着孩子探索永远有多远?这时候要想不食言,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坐下重新谈,重新谈出个合理期限,再认真执行下去。# F% \: v7 M& p# g
( x/ q0 K L. o& l1 E- R7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