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豆
- 11580
- 昵称
-
- 经验值
- 11580
- 在线时间
- 392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2-5
- 积分
- 11580
- 精华
- 1
- UID
- 24225
       
- 宝宝生日
- 2006-01-01
- 帖子
- 1506
|
-
6 ^, N8 q* Y* j- _
- P0 s$ A: y$ E8 X+ d0 @
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宝贝就是磨觉不愿意睡、只能抱着睡、睡不长……千万别轻易下这种结论, 不要给咱宝宝贴上这样的标签。其实大部分问题来自于家长对宝宝睡眠习惯的不了解,下面就给宝爸宝妈们解读10个最常见的宝宝睡眠问题。
- b& ?( R A- ^( c7 J# J+ P, P$ _7 t F7 g( |! x
9 D6 f& D6 g' ?0 C5 J
1、婴儿越困越不想睡的样子
& i9 F( T r9 T& `: U%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示:过于疲倦的儿童之所以表现得兴奋、易怒、急躁、难以入睡,是因为体内的化学物质在对抗疲劳。缺乏睡眠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清醒,醒太久,太疲劳容易引发睡前哭闹。所以要在还没有困得很厉害的时候,就进行安抚,安排睡眠环境。
& b' \' R7 v+ ^
6 F( ?% l7 k5 _" h+ L1 z* |% R2、婴儿昼夜颠倒" @/ M8 B( M4 ]* H# [! \4 t
婴儿在妈妈肚子里几乎全在呼呼大睡,只偶尔踹踹肚子,出生后也有一阵子睡得昏天黑地,昼夜节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建立起来。有时白天连睡3、4小时不醒或者早上起太晚,就容易发生昼夜颠倒,出现晚上入睡困难,睡后2小时甚至1小时一醒,半夜起来玩等现象。
# s9 L, D2 f8 m* ?3 n0 B( O% T4 ]" }& j8 G! t+ W% d @
白天保持活动量,接受日光照射,晚上早些休息,屋里要暗都能帮助减少昼夜颠倒发生的可能。随着成长,小睡环境过亮会刺激较敏感的婴儿,影响白天的睡眠。其实仅在小睡期间保持室内较暗一般不会造成昼夜颠倒。6 U1 l1 F) ]9 g1 \9 G `5 J
& M/ I; N# y4 P$ A% l
3、一放就醒) I( l# t2 K n+ z$ g( P# K
3个月内的婴儿,入睡先进入的是20分钟左右的浅睡眠,所以如果在成人怀中入睡,此时挪动到床上比较容易醒。一般等过20分钟后的深睡眠再放或直接在床上入睡,减少放下的步骤能够有所缓解。三个月后,入睡会先进入深睡眠,放不下的现象会有好转。2 Y* ?7 [; o8 o2 T( K
$ G9 }4 p0 _) M! w" l放下时也不要偷偷摸摸, 有时候小心翼翼反而不如放松些坦然告之“妈妈要把宝贝放在床上睡啦”,婴儿有了准备就不容易受到惊吓。
* d) e" f3 ]* C( _4 q; {- P
V" m4 S1 W# [8 t: A此外,婴儿浅睡眠比例高,而浅睡眠期间睁眼睛动两下甚至哭两声,都是正常现象,不要误会为已经醒了,从而对睡眠造成过度的干扰。
) `1 a1 @% v0 D( P7 c/ u3 e, N8 ] y
+ [* d* W1 X5 B6 ]4、好像自带雷达,人一走就醒
0 S" g7 L7 ~. ]6 ?- W' z有时已经一动不动睡着十分钟了,人一走就醒,哪怕动静再轻……仿佛自带雷达。其实同样的声音对人的觉醒作用不同,是否醒来和心理预期相关。比如一模一样的音量,睡眠中听见正常杂音常能继续安睡,而听见大楼火警却往往立即觉醒。
6 d) h; N3 ^: A" M9 o6 e
% Z: s7 P) |" Z- u w1 J# |遇到这种现象,一定和宝宝打好招呼,需要告知这是正常声音,比如解释到安心睡觉,妈妈起身而已,没有走远。有妈妈说孩子对声音特敏感,有时候翻身,床发出很 轻微的声音就醒了,所以只好憋着不翻身.....可以尝试做脱敏,清醒玩时演示给孩子看:“你睡觉的时候妈妈是这样翻的,然后床就响啦,你听是这个声音 哦,不要害怕,正常的。”场景再现,复现了声音的来源,帮助他们不把这类声音和恐惧关联起来。) y* m k( K3 k
& v2 n- S4 N" l r1 ]' j
5、白天睡半小时就醒
$ {. d7 ~" v- o* u婴儿睡眠周期一般在30-45分钟左右,比成人短,且周期结束后容易醒来。睡眠周期在4-6个月期间逐渐延长,届时会睡得更长一些。睡眠能力增加后,也能够增加单次小睡所含的睡眠周期,延长小睡时间。$ L& J! J2 a8 e% A, h& m
8 F& b$ \: s# d! v* |. h! F家长往往先入为主认为小睡就是半小时结束,安排起床活动,而不像半夜醒那样鼓励婴儿接着睡。长久如此,孩子也就没有醒来还需继续睡的意识,小睡短变成了习惯。5 i+ I! c* K. @* g- L
' r# A2 n( R+ `, V" o7 [: ~小睡时间短受发育阶段和睡眠习惯影响,是出生前6个月睡眠中最大难题之一,当排除人为干扰因素后,受生理条件所限仍有可能睡得短,还是要耐心镇定,避免过度焦虑。
, T- I' ], s) ` x. Y" S! i1 E+ a6 i; g
6、入睡后抽动/ _8 B) _2 i9 l8 o( i
婴儿大脑发育尚不完善,睡眠时控制肌肉运动的大脑仍然有部分活跃,产生间歇性的抽动。最初的3-6个月可采用襁褓、搂压等方式缓解抽动对睡眠的影响,一般这个现象随着成长自愈。. ^5 z3 P' x) y! k# D; m
% Y, H5 t* j# B+ _1 E" Y& }此外,一些缺乏维生素D导致血钙水平低的情况,也容易出现抽动。0 V) E6 Q1 G7 [9 K' Y7 R
: C. k0 P$ R4 p9 q8 ~7、大运动发展、大脑发育期受影响- Z, Q0 A; H0 b, l/ G. F
大运动发展期、大脑发育跳跃期涉及大量的记忆工作,而因为快速眼动睡眠(REM)有存储、整理、归纳白天记忆的功能,所以睡眠也相应的受到影响。类似白天工作文件杂乱放在桌面,晚上下了班,机器内部在做分类整理放到各个盘。' d/ r: N. o d# S, O- {7 p
# N3 k, _, H% I- u% Z学爬、学坐、学站都会干扰到睡眠,但因为翻身期是第一次比较大的刺激,所以对睡眠影响最大。突然学会翻身,好比误打误撞闯出一个迷宫,这时候非常兴奋却也迷茫究竟是怎么出来的,会迫不及待再回头走,一遍遍确认来时的路,这种复习的迫切感冲击着大脑。
" q3 a5 v$ [& h2 g6 N1 ~) F R6 }9 o$ i
! V$ @ q" k4 D8 Q1 }0 _所以白天要给足条件和时间练习,熟悉后刺激就减少了。睡眠能力的底子也很重要,底子好不容易在这种时期崩盘。有时候翻身反不过来或者坐起来不会躺下,家长可以温和的帮助复位,但不要过渡的干预,更不要一味采用喂奶来催睡。) K; @! }5 ~1 D9 v+ @1 H
2 G6 \- W- x! x2 r很多时候焦虑来自于不明的猜测和担忧,知道这是正常现象就会,耐心观察等待。
' _; T9 Z' f9 }2 k/ T. }
; L. Q4 ~& @$ l. i8、病好、妈妈上班后睡眠不如从前 y$ L" ~1 }% ~; V
以前睡得好,但生了场病就夜醒无数,病好了,怎么还醒呢?这是个常见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妈妈上班或孩子回了趟老家之后,好睡眠就一去不复返了。! u/ M& W& F7 U$ ]
+ S2 x# `; K, b
这个现象就和习惯性夜醒有关,一般是由于在这个因为偶然的原因醒过,受到喂奶,抱哄等干预,又没有及时回调,变成会主动醒的习惯固化下来。佐证是,不在11点夜醒的婴儿,如果家长连续3、4天都在夜里11点主动喂奶,有可能之后婴儿就会主动在这个点醒。这表明父母的行为是能够影响和改变婴儿的睡眠。
: { h5 O4 o2 ~ e6 X$ f2 D" c7 C- q0 `9 ?
这种固定的模式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看清楚习惯性夜醒产生的根源,就知道这个习惯并没有需要继续维持的生理基础,勇敢的打破,维护好婴儿睡眠的完整性。' o& m3 Y. P' g l0 T
7 ] x; g2 Z7 m% U
9、夜醒时间固定,几乎对表醒) O- {& [2 b4 i7 j9 ~
有时会发现,婴儿的夜醒每天在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出现,呈现类似1点、3点、5点这种“对表醒”。
" K. {( H9 v& c+ ^: p9 p- Y; E% j6 g# m p/ G& x- i* c# \
睡眠周期是45-60分钟左右,周期结束时容易醒,所以其间隔往往是整点半点。此外,还涉及到习惯性夜醒,前几天都在这个点醒,生物钟巧妙的记忆、追踪着之前的情况,今天还是很可能这样。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对表醒都是习惯性夜醒,有时候确实是饿了之类。
7 ^6 d% S, J; M- c
( B' S' R3 n: g! d10、频繁夜醒
, E5 E& H+ d! E; ]0 Z婴儿胃容量很小,刚出生可能吃能一次吃几口,一顿吃完2小时就会饿,这是早期频繁夜醒的生理因素。随着婴儿的长大,饿不再是主导因素,尤其是远远小于饥饿周期的夜醒,更可能是睡眠环境不一致、习惯性夜醒导致的。
4 i7 a% w9 ^' O# B4 f! p4 Y( p' Y) V6 g6 i; H9 d- \1 W
睡眠的道具依赖造成的入睡后醒来无法再次入睡,类似成人入睡前看手机,半夜醒来要摸出手机看一眼现在几点了,发现:“哦,才半夜”于是接着再睡,要是哪天怎 么也摸不着了,有人无所谓可以接着睡,但还有人很可能接下来就难入睡了。这是一种习惯和心理因素,当然相较成人更复杂一些。4 r8 M4 u( f/ T: j* I
8 k6 t) V2 |0 R# Z. b+ o
电视里面常演,阳光照在主角脸上,他突然惊醒,发现在陌生的地点,本来迷迷糊糊的回笼觉也不可能了。对婴儿来说也是一样,睡前在妈妈温暖怀抱,嘴里含着美 味,醒来去发现周围一片安静漆黑,妈妈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再安心继续睡也很不容易了,仿佛灰姑娘十二点钟突然消失的马车。
% X: u/ t3 x" v& s, J+ r' }+ f) C) m8 b n
如果有能力顺利继续睡着,那么这种感受还不至于蔓延,但偏偏除了被抱喝奶,根本没有在其他条件下入睡过,认为只有吃奶才能睡,也就是睡眠联想很单一,那哭也是难免的了。9 |1 c" {! X2 P+ l* Z3 I
& k( b+ o% Z7 C7 R2 _+ J1 v+ v入睡和睡眠中的环境不一致,孩子会很警觉的经常醒来确认睡眠环境是否发生了改变,觉自然就很轻了。
3 _; P# }, Q& }& S# L/ z
( g1 g) H/ [8 S# D' u当然夜醒夜哭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夜醒不等于饿,屎尿、湿疹、冷热、白天受刺激、换床、家里来人、妈妈上班、学翻身、长牙,乃至蚊子咬都可能夜醒, 留几秒时间判断,不要一醒就塞奶头,无原则夜奶是导致习惯性夜醒的主因
0 S! I9 f) R. d: D; ~+ P* S" v I9 ~) X& c
(本文作者:婴儿睡眠咨询师小土大橙子)
0 L( O S0 [3 x t5 `-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