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天他娘elle 于 2015-2-11 05:24 编辑
本来是想命名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几个术语”的,但实在担心这样的题目骇人视听,也不够抓眼,“术语”一词也恐怕会吓退一些读客,就暂且搞一个吸睛的题目吧 。本文的确是要谈到很多术语的,这并非贪图高大上,而是在摸索和实践了这么长时间的英语教育后,暮然回首,原来自己无意中做过的许多竟然是有理论支持的 。当然也有一些是有待改进和继续努力和探索的。冰冷高傲的术语亦或理论,在和实践结合后就曼妙的接了地气了。 为了不从篇幅上吓退读客,也真心为了能让更多你我好知乐知如下理论,我又故技重施的用上表格,鲜明一一罗列: 首先念叨一下美国的基础外语教育,就是诸如西班牙语,法语和中文的中小学教育理念:大家不难发现几个高频关键词:文化(culture);任务(task);沉浸式(immersion)
| 术语 |
它的英语
|
它是什么
|
我们做了什么
|
5C
|
Communication Culture Connection Comparison Community
|
美国基础外语教育的5C标准 即沟通;对文化的理解;语言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在社区中的实际应用。从1到5,我的理解是:怎么说;说什么;后三项是用语言做什么。
|
我感觉我们的英语教育除了跟第一个沾了点边,其他四项基本空白。
|
三种沟通模式
|
Interpersonal Interpretive Presentational
|
这是对第一个C的具体阐释,即人与人的沟通;对语言的理解;演讲能力。这里的演讲不是狭义的鼓动演说,它是相较对话而言的独白能力,比如描述一个事物或事件或对某事发表意见。
|
在中国的基础英语教育中,Interpersonal我们不到位;Interpretive我们的学生不知英语所云;Presentational就更不用说了,母语都费劲。
|
文化 大纲
|
Culture syllabus
|
说到语言教学大纲,我们都不陌生词汇和语法大纲,但这其实都是世界二语教学中的淘汰产品了。之后提出的功能意念大纲,文化大纲和任务大纲(后文详谈)也都近而立之年了。 以美国为例,其对二语教育方面的文化渗透是非常强调的,其位列5C的第二位。 文化包罗万象,那么哪些文化是二语教育所涵盖的呢: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时所需的文化。
|
这种文化包括:思想观念;心理特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基本国情。试问哪个有关英美的这些你在中小学时了解过多少?现在你又了解多少?
|
皮钦化 洋泾浜
|
Pidgin
|
定义:不同语种的人在商业交往中发展出来的混杂语。比如租借地居民用流利的“英语”和外国人交往。有种“秀水”英语的味道。这种洋泾浜我理解就是100%的中式英语,是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没有文化参与的极致表现。
|
中式英语响彻全球,除了归功我们浩瀚的英语学习队伍,就该轮到讨论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配角角色了,说文化是配角其实都美化它了。见到老外,我们脱口“Did you eat?”(吃了吗?)难道不是现代版的洋泾浜吗?
|
AP中文考试
|
Advanced placement
|
AP考试听着耳熟吧-美国大学预修课程:它是为了那些盘算如何省钱又省事的读美国大学的学生准备的,本土的留学的都可。有了AP考试成绩的高中生等于以低廉的价格提前修完了大学的相关课程,进入大学后该科目可以免修。2006年中文成功入列AP。本文不探讨中国留学生是否有必要考取AP中文。我们只借AP中文考试的形式和评分来进一步解读美国的二语教育理念。
|
咱们木有AP,咱不比这个。
|
AP中文考文化
|
|
AP中文考试把试题跟文化相关知识高度结合,以口语题目为例:共计两项,第一项是对话,如“在中国两人见面的寒暄方式和回答技巧”;第二项是文化演讲,如“选择书法、京剧等艺术形式其一描述之并说明其重要性”。试想如若有学生在这里应用了“吃了吗”,那必定是高分。
|
高考英语试卷我没观瞻过,不敢妄言其文化参与,但顺利考过这一考试坐到我课堂中的孩纸们貌似没有几个能以“how’s everything”寒暄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