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0 | 浏览: 702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2006-01-01 
帖子
1506 
1
发表于 2014-8-18 10:3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P&M10_BubblesTunnel_1410.jpg


( a' x1 }) @. X/ p( ~
父母把“期望孩子做的”当成“孩子应该做的”或者是“孩子需要的”
   “妈妈辛苦了一天给你做的饭,你还不喜欢吃!”9 W. R% x+ p( K3 h% ?# w5 z
  “我为你放弃了多少,你还不好好学习,只想出去玩!”
( J. n" Z# C, g! Z, O9 f  孩子可以为父母的期望而学习,也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而学习,但是孩子也有玩耍和享受生活的权利。如果父母的付出必须要求孩子用放弃自我的自主权来回报,这好比我们为一个人做了很多好事,于是要求他用命来回报一样。! e" `& u7 s, V- b* k" B  r
  无意识当中,父母把爱变成了一种交易。父母的付出,似乎孩子一定要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接受:不可以不喜欢父母做的饭,不可以学习的时间短于父母的要求。! O  a- J1 Q6 D4 ?6 V
  父母需要把自己对孩子的理解以及期望,和孩子自身的真实状态和需要分开来看。两者并不对立,期望本身也没有错,因为期望的背后往往包含着很多的祝福、支持和正向的引导。但是如果两者分不清,把自己的期望变成孩子必须照搬的标准,其实就是在打着爱孩子旗号来满足自己!如果父母为了自己的期望而长期打压孩子的其他爱好,那么,这个期望就会成为孩子的反抗对象!孩子甚至会故意和父母对着干!9 h) [+ s7 K3 |1 G& f) J. `; m9 a
  “我就是不想吃!”8 W$ m" C/ K4 H' i
  “你就是要我替你学习!我就是不学!”% I5 P8 H# w$ [' ^, M9 c
  时间久了,孩子可能会不接受父母的关爱,或者接受了却并没有感谢。
& b/ s. O# s3 o! f$ u4 \  好人不见得做好事。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和动机,如果结果和原意背驰而行,就要好好地审视一下我们的角度和方法了。
" y' h4 x4 k+ h1 R7 t* I* v

- i1 ]* F# n! C. E- ]  X) D. z6 I3 [
过分关心会摧毁孩子自我的精神疆界,使孩子的内在充满不安全感
  随时监控的结果是摧毁孩子自我的精神疆界,让孩子变成一个和父母没有不同、在父母眼中绝对“听话”和“乖”的孩子。孩子在父母面前没有学会建立精神疆界,就不会和其他人建立精神疆界。- O1 f, e7 R6 z( d8 o, T) K
  没有精神疆界的人,他的内心就是跑马场,任由他人践踏或主宰,而不知道如何进行防卫。这会让孩子的内在充满不安全感,缺乏归属感。/ B4 Q' j- R6 H2 V1 h. i
  失去了自己疆界的人,就会缺失自己的思想和主观,不知道反驳、保护自己。甚至在遭遇危险的时候,不敢拒绝、逃避,不敢有所行动来保护自己。7 w9 m  S6 J" J8 x
  有时,为了家庭的平和,孩子从小会过于的懂事、努力、会看眼色(实际上是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无法建立自我客观的价值观),长大后容易过多承揽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很多时候,为他人情绪产生的压力,比解决真实问题的动力还要大。这种情绪过大的孩子,如果加上完美情节,往往到一定年龄,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0 {& }) o7 Y% O3 V' h% l
  那些长大后经受着婚姻暴力却不能够离开的人,也是例子;那些被黑社会挟持无力反抗的人,同样是这样来的。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家,不光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如果孩子自我保护力量大,为了反抗父母侵入,就会表现出和父母的对抗
  另外,如果一个孩子保护自己的力量比较大,而父母总是想模糊彼此的疆界,他会出于自我保护,把自己的“家”装备森严,让父母很难触碰到他的内心世界。这时,孩子会表现出和父母的对抗、拒绝交流等行为。
. F' X' P/ `" q& C  这些让父母感觉不舒服的行为,实际上是孩子在尝试着学习保护自己的方法。父母要做的不是强行把门砸毁,而是学会敲门而入。打开的门越多,留下的防护栏就会越少。+ J3 x1 o; @  Q
  如果没有通过良好的方式,就把众多美好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就可能演变成庞大复杂的压力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长大的孩子自然容易出现困惑,孩子的成长认知也会裹足不前。
4 t, N8 [8 B# U3 F( P2 V
  父母的期望和孩子的需要,两者不能混为一谈,需要把他们分开!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分得清你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吗?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8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110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